咸陽宮。
秦王坐在王位之上,魏冉、羋戎、司馬錯等等,一干重臣分兩側落座。
秦王環視一眼諸臣,緩聲道:“如今,趙韓魏三國同盟之勢已成,大秦東進受阻,二三子以為接下來大秦應該何去何從?”
秦王很著急,或者說,秦國很著急。
秦國的制度,放眼當世也是極為特殊的。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耕戰制度就已經徹底的深入人心,完全和這個強大的國度結為一體,不可分割。
所有平民想要上升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打仗。
打仗才有更多的田地,更大的宅子,更多的奴仆,更多的牲畜,更好的生活。
這不是胡吹大氣的口號,而是商鞅變法以來一代代老秦人親眼目睹、見證并且體驗過的現實!
誰都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獲得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就是打仗。
所以,要打仗,還要打勝仗。
這是秦國的民意!
當一整個國家的民意集合起來的時候,無論是秦王嬴稷還是相邦魏冉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都不可能阻攔得了這樣的民意。
伊闕之戰的勝利,已經被兩場上郡之敗給掩蓋掉了。
現在的秦國不但需要一場新的戰爭,更需要一場新的勝利。
因為,只有打勝仗才能夠有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牲畜,才能夠讓老秦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對于這一點,在場的秦國大臣們顯然是心知肚明。
但,秦王話音落下之后,局面卻難得的出現了冷場。
魏冉一言不發,雙眉垂下,猶如老佛坐禪,一動不動。
秦王等待片刻,見依舊無人解答,眉宇之間露出一絲怒氣。
秦國的地理環境放在這里,既然不能打三晉,要么就去北邊打游牧民族,要么就只能夠去打東南邊的楚國。
游牧民族沒什么值得打的,草原打下來又不能種地,所以打楚國是唯一的選擇。
魏冉這個樣子,擺明了就是不想打楚國。
秦王心中冷笑不已,都當了大秦臣子這么多年了,還對著故國心存幻想?
魏冉在遭受了第二次上郡之戰的大敗之后,竟然沒有選擇辭去相位,這讓秦王很憤怒。
顯然,魏冉是已經打定主意,死皮賴臉的呆在相位之上不下來了。
秦王看了司馬錯一眼。
司馬錯會意,立刻沉聲站了起來,道:“大王,老臣認為,既然三晉勢大,那么不妨暫時避其鋒芒,另尋出路!”
秦王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司馬將軍有何良策,但說無妨。”
司馬錯正色道:“楚國是最佳選擇!一方面,大秦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對楚國連戰連勝,伐楚獲勝應當不難。另外一方面,大秦伐楚之后,無論是三晉還是齊國對于大秦的警惕心都必然會減少許多,如此一來三晉和齊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定然也會隨之變高。
到那時,大秦不但能夠攻伐楚國獲取土地戰功,還能夠坐視三晉和齊國象征,豈不是一舉兩得?”
司馬錯雖然已經兩鬢斑白,但說話之時聲如洪鐘神采奕奕,聲音響徹大殿。
司馬錯話音落下,立刻就有好幾名大臣出聲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