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起出其不意,一舉擊敗了齊軍之后,原本有些沉悶的天下局勢瞬間就猶如一鍋煮沸的開水,劇烈的沸騰了起來。
半個月后,趙主父率領緊急集合起來的十萬趙國精銳,自邯鄲南下,渡過黃河直撲陶邑。
于此同時,魏國、韓國也同時出兵,同樣是朝著被白起所部重重圍困的陶邑而去。
這也是雙方密集的使者和書信交流之中,作為盟主的趙國對秦國率先出兵的一種善意的回應。
先把陶郡打下來,然后再談其他!
于此同時,齊國也同樣火速做出回應。
齊國大司馬匡章臨危受命,率領二十萬齊軍前往陶邑支援。
只不過由于齊國方面并沒有想到觸子會不敵白起,因此準備起來多少就有些倉促,比之趙國聯盟方面要慢了不少。
陶邑,這座中原繁華大城,頓時成為了舉世矚目的重心。
這一日,陶邑城戰況激烈。
朝陽初升,光輝灑落大地,晨間的霧氣被驅散,氣溫開始慢慢升高。
秦國將士們一早就吃好了早餐,已經在城外列隊成陣,一眼望去無邊無際,黑色的旗幟在風中獵獵飄揚,“秦”“白”等字眼極為顯眼,氣勢十分驚人。
帥旗之下是一輛戰車,白起就站在戰車之上,面無表情的下達了命令。
“擂鼓,進攻。”
赤膊力士們揮舞著鼓槌,用力朝著面前的牛皮大鼓上敲了下去。
“咚、咚、咚!”
鼓聲沉重直入人心,每一個聽到鼓聲之人的心臟都是微微一緊,有種不自覺隨著鼓聲跳動的沖動。
帥旗招展,開始迎風揮舞。
秦軍先鋒各部前沖,初時緩慢,但很快加速起來。
眾多秦軍士兵手持皮盾舉在頭頂,朝著陶邑奮力沖刺。
“萬勝!萬勝!”
山呼海嘯的喊殺聲好像要刺破蒼穹,氣勢極為驚人。
由于是長途跋涉而來,重型攻城武器倉促之間倒也不可能制造完備,因此秦軍將士們所能倚仗的攻城武器,主要還是制作相對而言最為簡易的云梯。
城墻之上,齊國守軍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無數箭矢猶如雨點般從城頭落下,居高臨下的對秦軍進行打擊。
雖然手持皮盾,但一來皮盾的防護力并不算太強,二來也不可能完全防住整個身體之中的所有要害,因此一時間箭矢噗噗的入肉聲不絕于耳,不少秦軍將士紛紛中箭倒下。
終于,秦軍先鋒部隊沖到了城頭之下,在齊聲的呼喝之中,一架架云梯架在了城頭上。
戰事正式的進入了最為激烈的階段。
無數石塊箭矢密集落下,更有齊軍將士揮舞著長戈大戟將云梯從墻頭推開,而秦軍將士們同樣也是不甘示弱奮力攀援,以求登上城頭。
以攻守之勢而言,占據城頭之利的齊軍無疑要更占據上風,秦軍的傷亡數字正在迅速的增加。
遠處,白起注視著一名又一名的秦軍將士喪生在齊軍手下,臉色十分平靜,沒有任何的波動。
雖然白起的名聲是這幾年才逐漸為天下諸侯所知,但是白起可不是魏冉這種高級貴族,一打仗就直接是將軍甚至能夠出任統帥。
早在還是少年之時白起就已經參軍,從一個最基層的伍長一步步的成長到現在,幾十年經歷了無數場戰爭,早就已經被鍛煉得心如鐵石。
不就是死一些人嗎?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事實上,秦國內部對于白起也不是沒有爭議的。
很多秦國本土派的大臣們就認為,白起這個人每次用兵都喜歡行險,而且完全不會顧忌什么傷亡講什么愛兵如子,只要能夠獲得勝利,秦軍這邊死多少白起都無動于衷。
這雖然是本土派出于派別不同的立場對白起進行的攻訐,但同樣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
殘暴嗜殺這個名號,已經開始有安在白起頭上的趨勢。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戰事依舊激烈,秦軍的傷亡不斷增加,但陶邑的城防依舊沒有任何松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