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郢都。
楚王坐在上首,臉色嚴肅:“諸卿,關于這四國伐齊之事,兩邊的使者寡人都已經見過了,具體究竟該如何,今日都來議一議吧。”
在楚王的下首兩側分別坐著幾名楚國重臣,地位從尊到卑分別是令尹熊子蘭、左尹景翠、上柱國昭雎、大司馬昭常、以及莫敖屈原。
令尹熊子蘭乃是楚王一母同胞的幼弟,面目和楚王頗為相似,但卻更顯出幾分年輕銳氣,聞言當即道:“大王,臣以為大楚應當積極參與到此戰之中,以謀取復興之機!”
對于熊子蘭的建議,楚王點頭表示了贊同。
自從上一代國君楚懷王滅掉越國,讓越諸公子不得不奔竄華夏東南、嶺南沿海之后,楚國的領土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擴張了。
若是如此也就算了,偏偏這些年來楚國在面對秦、齊等大國之時屢戰屢敗,還丟失了淮北、南陽、宛城、東漢中、黔中等大片土地。
原本楚國之疆域乃是各國之冠,但如今不但被秦國超越,眼看著趙國也馬上就要趕上來了。
至于人口就更不必說了,楚國地處南方原本大部分國土就是地廣人稀不能和中原諸侯相提并論,前幾年又丟失了人口最多的南陽郡,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楚國現在失血過多,急需補血。
怎么補?那肯定只能從別的國家搶奪土地和人口了。
對此,在場的楚國大臣自然沒有異議。
如今四國聯盟伐齊,雙方展開激烈大戰,楚國身為眼下七大戰國之中的唯一中立國,不趁機撈點好處怎么說得過去呢?
想要參戰,選擇其中一方是必然的事情。
究竟要加入哪一邊呢?
在這一點上,楚國的大臣們產生了不同的分歧。
楚國令尹熊子蘭雖然年紀輕輕,但說話向來都是十分敢說的,當下毫不猶豫便道:“大王,臣弟以為,天下苦齊久矣!齊國當年奪走我大楚淮北地,如今正好趁此機會聯合趙秦等國,一舉覆滅齊國并光復淮北地,如此大楚復強便是指日可待了!”
熊子蘭話音落下,眾臣臉色各異。
左尹景翠欲言又止,上柱國昭雎和大司馬昭常對視一眼,也沒有開口說話。
楚國的政治格局,多年來就是公族(王族)聯合昭景屈三大公族分支家族進行統治,而在場的其余四人也正好都來自昭景屈三大家族。
熊子蘭乃是楚王幼弟,無疑是在場最得楚王信任之人,事實上這三名老臣心中都很清楚,與其說這熊子蘭之言是他自己的主意,倒不如說是楚王借助熊子蘭這張嘴巴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既然如此,又有誰敢輕易反對呢?
就算要反對,也不能當這個出頭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