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不停從谷口涌入平原之中的秦國大軍,白起長出了一口氣,道:“全軍壓上,列陣,準備和趙軍開戰!”
如果說在榆關被攻克之前時間是在秦軍一邊的話,榆關被攻克之后,時間就已經站在了趙國這邊。
在出發之前白起曾經查閱過運糧隊的出行規律,早則今天遲則明天,就會有一批從新鄭而來的運糧隊抵達榆關。
白起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將糧道重新打通,否則的話秦軍前線主力就會陷入缺少軍糧的困境之中。
除此之外,白起的內心中還隱約帶著幾分焦慮。
那位趙王的計策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天馬行空,以至于自認為是出奇制勝大師的白起都漏算一著,被趙軍在榆關搶得先機。
而現在,率領著二十多萬秦韓聯軍在前線和這位趙王對峙的卻不是白起,而是那位在白起看來根本就沒有多少軍略可言的穰侯魏冉。
誠然魏冉是白起的伯樂不假,但是以魏冉的這種水平去和趙王對陣,那不是茅廁里尋寶——找死么?
白起此刻有一種十分迫切的感覺,如果自己不能夠盡快的解決此地的問題回歸前線主力大營,那么很有可能就要出大問題了!
在白起的命令下,兩萬多秦軍步兵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平原之中,開始朝著榆關逼近。
雙方的形勢在悄然間開始發生變化。
廉頗站在榆關的關墻之上看著這一切,發出了一聲冷笑。
“看來,秦國人也是很著急的啊。”
但吐槽歸吐槽,廉頗臉上的表情依舊是慢慢的變得沉重起來。
贏趞說的真的沒有錯,白起的手中真的有三萬步兵。
必須要說的是,這一點確實出乎了開戰之前,以趙何為首的那些趙軍高層的意料。
趙何以及他的智囊們或許已經猜測到了秦軍可能會在中牟、啟封兩個方向有所準備,但他們確實是沒有想到啟封城方向竟然有三萬秦軍之多,也沒有想到這三萬秦軍的主將竟然是本該坐鎮前線輔助魏冉的秦國最強將白起,更沒有想到白起對榆關的馳援是如此的及時,在廉頗攻克了榆關不到半個時辰之后就已經抵達了榆關前線!
要知道在事前的估計之中,秦韓聯軍即便有所準備,也至少得在榆關陷落之后的兩三天后才能夠進軍到榆關城外才對。
那樣的話,廉頗就有足夠的時間搜集情報,整頓城防,布置一條不算太好,但至少能夠支撐個三四天的防線。
然后,整個戰爭就能以趙軍的勝利而告終了。
但再怎么縝密和周全的計劃,具體實施起來都是會出現變數的。
白起就是這個最大的變數。
可以這么說,正是因為白起才察覺到不對之中所采取的種種無比及時而正確的行動,將廉頗長途奔襲成功對戰爭結果所造成的影響盡可能的抵消掉了。
至少從現在的局面來說,趙軍依舊不能說完全掌控了戰場的主動。
就因為白起早到了兩天!
如今,反而是廉頗感到十分棘手了。
榆關的關前雖然是一片平原,但是這片小平原也就那么方圓幾十里地,對于一萬五千騎兵來說還是過于狹小了一些,很難完全展開。
廉頗手下除了三千龍驤軍之外,剩下的一萬兩千人全是輕騎兵,對于輕騎兵來說最佳的作戰方式就是縱橫來去,憑借著速度優勢從各個方向不停的騷擾步兵,直到大量消耗了步兵的體力和箭矢之后才突然發動進攻,一錘定音。
但現在這個地形是不足以支撐趙軍這么做的,而對面的秦軍由于以步卒為主反而沒有這個顧忌,幾百輛戰車的展開也完全不是問題。
換言之,如果廉頗真的想要和秦軍正面開戰,就只有用龍驤軍先沖一波、直接剛正面這條路了。
問題在于,龍驤軍也不是第一次這么剛正面了,名氣早就已經打出去了,誰能夠保證對面那個老謀深算的白起不是在這里等著你,設下什么詭計和套路來對付龍驤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