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遼東和遼西的戰事似乎并沒有完全平定,據說在襄平城之中還有最后的一支燕國力量在抵抗,顯然朝鮮對襄平的上一次占領給襄平人帶來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但考慮到燕國都已經涼了的事實,襄平的陷落應該也是時間問題。
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或許是因為這兩年并沒有什么大的雪災,又或許是因為趙國消滅了林胡和燕國的事情實在是過于震撼,總之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相當的老實,雖然也有一些小規模的入侵,但那基本上都是以部族為單位幾十一百騎兵這個樣子,完全構不成威脅,單單靠本地駐軍都隨意打發了。
讓趙何稍微有些警惕的是,隨著林胡的滅亡,一個叫做匈奴、原本并不是那么顯眼的部族聯盟似乎已經開始漸漸的變得強大了起來。
匈奴,這是多么讓人熟悉的名字啊。
不過眼下的匈奴還遠遠不能夠和歷史上的那個威震華夏北疆,逼得劉邦嫁女兒和親的匈奴大帝國相提并論,現在的匈奴甚至都沒有形成一個國家。
如果說歷史上的匈奴帝國是一個成年人的話,現在的匈奴充其量也就是個出生嬰兒罷了,在趙國強大的實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根據情報,匈奴在成了氣候之后并沒有立刻南下,而是在西邊和占據了河西走廊的月氏起了不少的沖突和摩擦,眼下而言暫時是歷史更加悠久的月氏占據了上風。
總的來說,并沒有什么大事。
從厚厚的文件海之中抬起頭來,趙何長出了一口氣,對著面前的肥義說道:“高唐君啊,等到春耕結束之后,就開始征召部隊吧。對了,這一次的青壯民夫全部從齊地諸郡征發隨軍。再發函去韓魏楚三國,讓他們配合大趙到時候一起行動。”
肥義畢恭畢敬的說道:“唯。”
戰爭的腳步在懸空了一整個冬天之后,終于又重重的落了下來。
當春耕結束之后,趙何集結了十七萬趙**隊,開始浩浩蕩蕩的向西進發。
魏國派出了以芒卯為首的七萬兵馬,韓國則以暴鳶率領八萬兵馬,三晉聯軍總計三十萬兵馬,直抵已經從秦國和韓國倒手兩個來回的宜陽城下。
楚王派出上柱國昭雎作為主將,率領十萬兵馬再次攻入秦國南陽郡,直指南陽郡的郡治所在地宛城。
這還并不是所有的兵力,在北方,趙國大將廉頗、趙奢率領一支足足四萬人的騎兵南下,自北地郡朝著秦國義渠地而來。
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針對秦國的合縱,第一次由公孫衍主導的六國合縱以失敗而告終,第二次由孟嘗君主導的齊韓魏三國同盟則獲得勝利,而這一次秦國所面臨的危機更勝以往,堪稱史無前例。
正如趙何在事先出征的誓師大會之中所言:“這一次,寡人要的不是什么合約,寡人要的是崤函通道,是河東郡,是南陽郡和南郡,是整個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