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郡,秦邑。
蒙驁率領著自己麾下的七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沿著渭水逆流而上,一路旌旗飄揚,氣勢驚人。
秦邑對于秦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十分具有意義的地方。
在周孝王時期,隴西還是被以犬戎為主的諸多戎族所占據的地方,其中有一個小部落之主的名字叫做大駱,大駱想辦法娶到了當時大諸侯申候的女兒,從而在申候的引薦下得到了給周天子養馬的資格。
大駱的兩個兒子之中,又以名叫非子的二兒子養馬最有能力,得到了周孝王的賞識。
于是在大駱死去之后,周孝王原本想要讓非子繼承大駱的部落,然而卻被申候所勸阻,于是周孝王想來想去,就干脆遙封給了非子一塊新的封地。
這塊封地的名字叫做秦邑,由于這個時代的人通常會以封地的名字為氏,因此秦氏從此誕生,非子又得名為秦非子。
秦非子就是秦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開國先祖。
在那之后,秦國人和戎人之間爆發了數不勝數的戰爭,數百年間雙方無數恩怨情仇,最終以秦國徹底占領隴西而宣告結束。
當年秦非子所得到的封地秦邑就在如今的隴西郡之中,隴山山脈最南端往西邊大約三四十里的地方,也就是如今蒙驁所在的位置。
秦非子所建立的秦邑早就已經在戰火之中被摧毀了,他和他后代葬在此地的尸骨也被秦國的國君們移到了關中去,這里除了依舊保留著秦邑的地名之外,就什么也不剩了。
蒙驁輕出了一口氣,將腦海之中這些關于秦國的歷史驅逐了出去,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場戰爭之中來。
“傳令下去,全軍做好戒備,趙國人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秦邑距離廉頗前不久攻克的冀縣大約五六十里的路程,步兵的教程走快一些的話就是兩天,而騎兵的話急行軍只需要最多半天時間。
當然,說是這么說,其實蒙驁是不太覺得趙國人敢來奇襲自己的。
在趙國騎兵通過胡服騎射崛起之前,華夏諸侯甚至都沒有把騎兵當成過正式的兵種列入軍隊之中,除了少量斥候之外,絕大部分的戰馬都拿來拉戰車了。
這是因為大家都公認為騎兵實在是太弱了,弱到連獨立成軍的資格都沒有。
在那個時代,許多華夏的將軍們甚至認為,只需要一萬裝備精良的步兵甲士配合上五百輛戰車就可以很容易的在平原之上擊敗兩萬甚至更多的騎兵。
即便是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帶著趙國崛起了,趕走了林胡樓煩滅了中山,騎兵依舊還是沒有被其他華夏諸侯當一回事。
林胡、樓煩胡,這種北方胡人就是垃圾好吧。
中山國?狄人后代,竭力學習想要融入華夏,但是卻畫虎不成反類犬,也是垃圾一個。
所以,打贏了這些垃圾的趙國有什么值得吹噓的呢?
直到趙國在這幾年以來先后擊敗了秦國,又滅了齊國和燕國,各國才終于如夢初醒,在對趙國無比重視的同時也重視起了騎兵這個兵種。
現在蒙驁的七萬兵馬之中就有著整整五千騎兵。
由于時間確實太短,所以短短幾年內能夠拉起的數量也就這么多,而且對于騎兵的認識秦國這邊和趙國依舊有著很大的不同。
比如蒙驁現在就覺得,自己的七萬兵馬如果真的在平原上和趙軍相遇的話,絕對是可以全殲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