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唔了一聲,臉上的喜悅神情慢慢的消退了。
說起來,楚國和趙國之間由于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并不接壤的緣故,其實是很少爆發戰爭的。
但是在前幾年,趙楚之前爆發的那一場莒城之戰可是讓楚國結結實實的吃了一次大虧,論到對于楚國的重創程度也是不在郢鄢之戰之下的。
而且現在楚國和趙國之間還屬于一個盟友關系,讓楚國直接背叛趙國甚至是北上去背刺趙國,楚王一來是覺得這事情做的好像不太地道,二來心中也沒有多少底氣能夠和趙國作對。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在于跟著秦國使者一起到來的那封屈原親筆寫就的信。
不管楚王之前怎么看屈原不爽,但是屈原有著拿下宛城的成績在這里,楚王再怎么昏庸都不可能忽視屈原的意見。
屈原的意見是很明確的,如果是在開戰之前,楚國當然要和秦國聯手共抗三晉,甚至可以想辦法策反韓國和魏國,大家一起來背刺趙國一波。
但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秦國在各個方向上都被打得節節敗退,眼看是馬上就要失血過多整個國家完蛋了。
由于消息閉塞的原因,屈原此刻并不知道其實在關中秦國蒙驁所部已經吃到了一場大敗,否則的話他就會在這封信中更加堅決的認為秦國會亡國了。
屈原認為,這個時候的楚國不但不應該和將死未死的秦國聯手,反而應該從各地繼續抽調兵力,動用能夠動用的所有力量繼續伐秦。
就算是趙國攻破了函谷關進入了關中那其實也無關緊要,楚國可以在收復了方城、郢都之后繼續西進,去攻擊秦國另外的地方。
也就是說,大家一起瓜分秦國,韓國得到宜陽,魏國得到河東,趙國得到關中、義渠和隴西,而楚國則從秦國手中得到方城、郢都、漢中、巴蜀、黔中,算起了整整五個郡的地盤!
這么一算的話,顯然楚國才是這場瓜分秦國大作戰的最大贏家。
由于關中才是秦國的命脈所在,屈原斷言秦國一定會在關中和趙國死扛到底,于是這就產生了兩種可能。
第一種,趙國無法拿下關中,秦國必然也是元氣大傷,無法防御楚國在其他方向上的攻擊,楚國可以順利的奪回屈原所說的五郡之地。
第二種,趙國拿下了關中,那么在秦國拼死防守之下,趙國必然也是損失慘重。而秦國方面首都都丟了,那就更沒有辦法阻止楚國奪得屈原所說的五郡之地了。
總之,只要等到拿下這五郡之地之后,楚國就可以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在北邊則可以團結韓、魏、秦(如果還沒有滅國的話)諸侯一同對抗趙國的進攻。
到那個時候,雖然趙國擁有整個華夏北方之地,但楚國也一樣擁有整個華夏南方之地,楚國由于看上去勢弱是更加能夠爭取到中原韓魏等國支持的,即便是和趙國來一次南北爭霸,那也是大有可為!
不得不說,屈原在心中描繪的這番宏圖盛景,實在也是讓楚王頗為動心。
自從趙何公開提出了那個所謂的“華夏一統論”之后,諸侯們一個個在表面上大罵趙何狼子野心不將周王朝和周天子放在眼里,但是私底下哪一個又沒有做過自己平定天下的美夢呢?
楚王沉吟半晌,道:“這樣吧,還請使者到偏殿之中休息片刻,寡人先和諸卿商議一下。”
等到秦國使者離席之后,楚王倒也不浪費時間,當場就讓人把屈原的信給讀了一遍,想要征求一下其他眾臣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