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
殘陽如血,一場激烈的追擊戰正在展開。
就如同趙何所命令的那般,暴鳶率領的自己麾下的七萬韓軍化身成為七萬只惡狼,瘋狂的追逐著秦軍,撕咬著秦軍。
雖然秦軍在數量上遠勝于韓軍,可是當撤退開始之后,數量上的優勢就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用處了。
別說是二十萬秦軍,就是百萬大軍在這樣自相踩踏推搡的逃亡之中也不可能再完整的保持住陣型。
而無法保持陣型的后果就是一場原本還算有幾分順序的撤退瞬間變成了凌亂無比的大潰退、大逃亡。
韓軍的將士們揮舞著兵刃,興奮的在漫山遍野之中追逐著秦軍,絞殺著每一股還想要抵抗的部隊,斬下每一個自己見到的秦軍人頭。
甚至于隨后而至的趙軍將士們都被韓軍的狠辣手段給驚住了。
要知道在一般情況下,趙軍對于主動投降的敵軍都是很少殺戮的,因為殺戰俘也屬于會被軍法官記錄在案的違反軍紀行為,而且抓到一名俘虜的軍功和斬首一名俘虜是完全相等的,也沒有必要去那么做。
但韓軍不同,韓軍甲士的手下是一個俘虜也不留的!
所以當韓軍掃蕩過后,那真的是尸橫遍野。
以至于負責隨后跟進的樂毅都有些不太高興了,讓人追上去找暴鳶,想要讓暴鳶停止這種無意義的殺戮。
在樂毅看來,每一名俘虜都是很有價值的。
他們可以去修長城,可以搬運戰利品,可以帶回趙國之中當苦力……總之用處多多。
這么好的資源就被你韓國人一刀一個全殺沒了,也太過分了吧?
然而樂毅的人剛剛找到暴鳶,突然又發現這話沒有說的必要了。
原因很簡單,暴鳶居然吃了敗仗!
暴鳶在接受了趙何的命令之后,狂追了白起兩天一夜,雖然殺了上萬秦國俘虜,但同樣也成功的讓自己麾下的韓軍完全在這場大追擊之中分散開了,整個人的身邊就剩下了五千親衛。
然后暴鳶就帶著這五千親衛追到了華山腳下,一頭扎進了白起的埋伏之中。
白起并沒有一味的逃亡,而且靠著他的個人魅力,他的身邊依舊有著一支建制完整的秦軍。
在得知了暴鳶輕騎追擊而來之后,白起審時度勢,轉身殺了一個回馬槍。
身為主將的暴鳶在秦國人射出來的第一波箭雨之中就左肩中箭落馬,韓軍隨后大亂,直接被秦軍打了一個幾乎全軍覆沒的成績出來,五千人之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護衛著受傷的暴鳶狼狽逃出了包圍圈之中,其他的人全部都交待在了華山腳下。
好在白起也知道后面還有眾多韓軍和趙軍部隊正在陸續跟上,所以在打贏了這一仗之后也沒有繼續追擊,而是稍微休整了一下就繼續收攏敗兵撤退了。
在樂毅身后大約五十里地的趙何得知了這個情況之后也是直接下令要求各軍集合起來慢慢推進,不要再給秦軍這種機會。
于是這場持續了三天三夜的大追擊就此結束。
根據事后的不完整統計,秦軍至少有三萬以上的士卒死在了這一戰之中,有超過七萬人當了俘虜或者失蹤,只有不到八萬人的軍隊最終成功逃生,這其中被白起帶回到咸陽的應該也就五萬人左右。
至此,這一次的函谷關之戰才算是真正落下了帷幕。
而這一戰的消息也迅速的傳揚開來,在各種加急信使的傳遞下朝著那些能夠決定整個華夏世界命運的大人物們所在地極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