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要打魏國。”
從結果而言,這一次廷議并沒有改變趙何事先的想法。
為什么是魏國?
其實在剛才的諸多大臣的發言之中,司寇周袑的理由已經足夠充分。
魏國是剩下四國之中距離趙國最近的,也是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其他三國有著明顯的不同。
秦國,巴蜀之地現在還沒有都江堰,那就是一個每年都要發洪水、發大洪水的地方,和后世的天府之國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韓國,萬年弱雞,窮不拉幾,新鄭也不是什么很富裕的大城市,宜陽更是在秦國和韓國之中倒手多次,早就已經衰敗下去了。
楚國,郢都被破鄢都被淹,上百萬楚國子民或死于非命或流離失所,元氣大傷。據說楚王已經計劃重新遷都回到郢都,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時間表,為何?因為遷都的前提是你得把郢都之中被秦國人肆虐和破壞的那些宮室大殿給修好來,但偏偏楚國現在是窮得響叮當,完全沒有錢做這個事了。
只有魏國這些年雖然也屢次參加戰爭,但基本上都緊跟趙國所以一直獲勝,大梁城元氣未傷一毫,同時還反過來拿下了諸如陶邑這樣的商業大城,不但綜合國力沒有受損,以經濟實力而言反而還更上一個臺階。
想要以戰養戰,那肯定要挑最肥的下手。
魏國,就是這么一塊最肥的肉!
而且,正好趙何也要派出調查團去魏國,去調查那件導致魏王和田文反目成仇的魏無忌中毒事件。
這件事情正是趙國使力的好機會。
只要抓住機會,稍微在里面搞點手腳,滅掉魏國就是把握很大的事情了。
正是在綜合了以上諸多理由之后,趙何才決定——就先吃魏國這塊肉!
對于趙何的決定,群臣之中當然也有不理解的人,趙何倒也不怕麻煩,仔仔細細的將自己的理由說出來,給大家解釋了一番。
如此,所有的異議就都消失了。
倒不是說趙何這么一講就說服大家了,只是大家一聽大王這確實有理有據的,那就辦唄,反正你是大王你說了算。
在統一了思想之后,趙何就看向了負責率領調查團前往大梁城的蘇代,笑道:“蘇大夫,這一次的滅魏行動,倒是需要你來多多出力了。”
蘇代聞言自然是大喜過望,瞬間起身:“請大王放心,臣定然不負大王重托!”
……
朝議結束之后,蘇代坐在馬車之上,對著車夫吩咐道:“去找我大兄。”
蘇代的大兄,自然就是極為有名的前齊國、燕國重臣蘇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