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關中戰場的兵力數量而言,秦國人在褒斜道北關之中不到四千人的傷亡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但若是從整個戰局的總體戰略出發的話,這一次秦軍遭受的則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
有人就要說了,不過是區區三千多人,在面對趙國十萬大軍的時候能做出什么事情?
在歷史上的長平之戰中,白起其實也就用了兩支奇兵。
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部隊切斷了趙軍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部隊對趙軍進行二次分割。
這兩支奇兵加起來不過三萬人,卻配合秦軍主力完成了殲滅趙軍四十多萬的神跡。
這就是所謂的“出奇制勝”了,奇兵的重點在于“奇”,數量反而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這一場戰斗的情報也是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岐山前線的樂毅案前,而樂毅看到了來自藺相如的這一份親筆手書之后才終于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這段時間以來莫名的不安是來源于何處。
一想到此,樂毅不免微微有些汗顏。
雖然樂毅在正面戰場上做了可以說是十足的防備,卻被白起兵出故道的行為以及正面決戰的態勢給迷惑住了,若非是云陽令趙周的及時舉報以及藺相如坐鎮關中調兵遣將,樂毅的后路說不得還真會被白起算計了。
但隨即,樂毅又釋然的笑了起來。
沒錯,白起在這些陰謀詭計上或許確實強過樂毅一籌,但那又如何?
樂毅擁有著更加強大的國力,更加聰明的戰友,更加賢明的君主。
即便是白起能夠獲勝一時,樂毅也相信自己和趙國才是最終的獲勝者。
更何況現在這種情況,樂毅認為白起連這一時獲勝的可能性都沒有了!
樂毅輕出一口氣,看著面前兩顆被石灰腌制的人頭,頓時明白了藺相如的用意,召來了自己的親衛隊長。
“派人把這兩顆人頭給白起送去吧。”
一個時辰之后,秦軍大營帥帳之中,白起靜靜的坐在那里,對著白老爺子和自己侍衛隊長的兩顆人頭,久久沒有說話。
翌日,岐山方向的十萬秦軍朝趙軍防線發動了自雙方對峙以來規模最大的攻勢。
就在關中戰場風云變幻的時候,中原的大梁城方向戰局也發生了變化。
大梁城,王宮。
靜。
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魏王抬起頭,看著大殿之中這一個個低著頭專心研究面前桌案究竟有幾條紋路的魏國大臣們,緩緩說道:“事到如今,二三子可有什么辦法?”
還是一片安靜。
不是在場的魏國大臣們不愛國,也不是這些大臣們不想出主意,實在是眼下這個情況確實讓他們無計可施。
援兵?楚國的援兵在黃池之戰的時候就已經死完了,韓國這個反骨仔更加不必提。
四國反趙同盟之中如今唯一一個有戰斗力的就是秦國,然而秦國的主力現在還在關中和樂毅纏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