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每人只有兩張白紙來進行謄寫,這個要求說實話還是不低的。
三個時辰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荀況將將寫完,然后剛剛來回檢查了一邊錯別字,尖銳的鳴鉦之聲就再次的響起。
考官站了起來,喝道:“所有考生立刻放下紙筆,帶著你們的筆墨離開考場。”
一聲驚叫從荀況的面前發出,荀況下意識的看過去,發現一名考生顯然是被考官的話驚到了,失手打翻了硯臺,黑色的墨水將考卷染得亂七八糟,連字跡都看不清楚了。
荀況在心中默默的嘆了一口氣,收拾好了自己的筆墨,走出了大帳之外。
在大帳之外的通道上已經有諸多考生士子,不少人相互認識,各自打著招呼。
“考得如何?”
“嘿,不瞞你說,前幾日我在學宮之中是聽到這一題的,此次優秀不敢說,合格應當是沒有問題。”
“竟有此事?唉,那一日我去了那安樂坊,悔也,悔也!對了,不知世兄以哪一家之論點闡述策論?”
“不瞞老弟說,為兄原本是想要用儒家之論,但想到大趙一直以來都是以法家為主流,故此儒法參半,希望能夠得到大王的賞識。”
“哎呀呀,簡直是胡來!儒法之道怎能混為一談?不倫不類,真是不倫不類!以愚弟之見,當然是只有儒家之道才能救魏地民眾!”
荀況融入了熙熙攘攘的考生士子之中,聽著身邊的這些談論,不由笑了一笑,默默向前走去。
考場門外早已經是人山人海,無數考生的家人們在此緊張的聚集,見到了自己的家人之后立刻上前拉住,仔細詢問情況。
有那考得好的自然是興高采烈說話都十分大聲,至于那些臉色陰沉無比乃至于當眾啜泣的不用說自然是大大的不妙了。
“況兒,況兒!”一聲熟悉的呼喊聲傳入了荀況的耳中,他循聲看去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和大哥,趕忙迎了上去,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勞煩父親和伯兄久等了。”
“不久等,不久等。”荀況父親十分急切的問道:“考得如何?”
荀況想了想,十分肯定的說道:“此題頗為簡單,乃是前幾日學宮的辯論題,請父親和伯兄放心吧,合格應當沒有問題。”
荀況的父親和大哥一聽頓時高興了起來,笑道:“走走,回去讓你母親弄點好酒好菜,我們父子好生喝上一番!”
在這一次初試之中合格之人,最差最差的結果也能夠在趙國魏地之中撈到一個小吏的職位,換句話說就是只要通過就能夠有公家飯吃,也難怪荀況父兄在聽到荀況的話之后如此興奮了。
夕陽中,父子三人的身影融入了洶涌的人潮之中,朝著不遠處的邯鄲城而去。
根據之前的公告,五天之后就是放榜之時。
許許多多人的命運,注定要在這一場由年輕的趙王親自發起的科舉考試之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