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趙國這一次是真的來了,新鄭的失敗更讓韓國人認識到了韓國和趙國之間的巨大差距。
打也打不過,守也守不住,不逃跑難道還留在這里等死嗎?
大批民眾的逃離引起的韓國官府的警惕,終于直接封閉了城門,只許進不許出,讓陽翟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島。
就是在這樣的一片孤島之中,險些當了趙國人俘虜的韓王開始認真的思考起了如何自救。
這一天,韓王又再一次的召集了幾名心腹大臣,商議對策。
“都說說,究竟要不要應秦王所請出兵?”韓王目光炯炯,注視著在場眾臣。
一名韓國老臣面有難色,道:“大王,如今整個陽翟之中不過只有三萬兵馬,趙國在宛城卻有整整二十五萬之眾,差距如此巨大,不如還是死守陽翟吧。”
這番話說出來,氣氛頓時有些沉悶。
沒辦法,趙國實在是太強了,就算是韓國的全盛時期也不可能拿出超過二十萬的部隊,這就是雙方之間的差距。
另外一名中年大臣沉聲道:“如今秦國和楚國聯軍只有十二萬兵馬,這樣怎么可能打得過趙國?只有大韓也一起出兵,三國聯手超過十五萬的兵馬才有希望和趙國進行抗衡。”
韓王的臉頰微微動了一下,一絲黯然閃過。
要是放在幾年前的話,單單一個韓國就可以拿出十五萬兵馬,現在居然要三個國家才能湊齊這些了。
今非昔比啊。
堅持守衛的老臣反駁道:“此言差矣,若是秦楚聯軍能夠擊敗趙國,那么十二萬便已經足夠。若是秦楚聯軍不能擊敗趙國,即便是十五萬也無濟于事。所以大韓參戰與否其實并不影響整個戰局的結果,不如在陽翟之中堅守。若是秦楚聯軍真的擊敗了趙軍,那么我軍正好可以趁勢收復新鄭,這才是上上之策。”
“上上之策?”中年大臣冷笑道:“上上之策就是什么也不做,在陽翟等死嗎?三萬兵馬,整整三萬兵馬怎么可能對戰局一點作用都起不到呢?若是就因為差了這三萬兵馬而導致最終無法擊敗趙國,那豈不是將整個大韓的國運都搭進去了?”
雙方爭吵不休。
韓王嘆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
這樣的爭執在這些天的韓國朝堂之上已經屬于常態,若非如此,韓王也不至于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名韓王的親信寺人突然快步走入大殿之中,將一封信交給韓王:“大王,南方急報!”
爭吵暫時停止,所有人都注視著韓王手中的急報,等待著韓王揭曉里面的消息。
韓王拆開密信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他的臉色變得越發蒼白。
足足過了半晌之后,韓王才放下了手中的密信,悶悶的說道:“不需要再去找趙軍了,因為趙軍已經上門來了。”
大殿之中瞬間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如果說聯合秦楚說不定還能夠奮力一搏的話,現在這單獨和趙國對陣……
前途無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