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趙何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趙國之中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他去做這件事情。
而當趙何、主父以及肥義三個人聯合起來想要壓下一樁風波的時候,哪怕是天大的風波也一定會被壓下來。
如果說在一開始還有人對于大王突然出手有些不太理解和惶恐的話,隨著宮城一些知情人隱隱約約透露出來的口風,所有人也就漸漸明白了。
這些人的落馬并不是因為大王的一時興起,而是因為他們居然膽敢勾結起來,想要反對大王在趙國之中的改革!
在知道了這一點之后,所有人就都松了一口氣。
那些落馬和死掉的人,大家是不會有任何同情的。
你敢反對大王,你不死誰死?
只要大王不是隨意亂殺、亂處置人,只要大王還講道理,那就一切好說。
臣子們從來都不害怕講道理的大王,臣子們最害怕的是不講道理的大王,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就是因為歷史上的大王們大多都不喜歡講道理才出現的。
于是,這場風波就徹底的過去了。
不知不覺間,春天很快就要到了。
又一次的廷議召開。
和之前經常爆發爭吵的廷議不同,這一次的廷議整體的氣氛是相當輕松的。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的主題就是滅掉秦國!
趙何語氣同樣也十分輕松:“寡人準備給樂毅大將軍再增兵五萬,加上他如今麾下的兵馬就是十五萬兵馬來平定巴蜀,諸卿有什么意見嗎?”
眾人自然是紛紛點頭。
在過去的一年之中,趙國滅掉了韓國和楚國兩個國家,奪得了秦國的漢中、南陽、南郡、黔中郡四個郡,版圖和人口又有了一次大的增長。
如今的趙國已經可以很輕松的動用超過四十萬的軍隊,十五萬軍隊現在對于趙國來說完全不是什么大負擔。
趙何又道:“廉頗上了奏章,希望寡人能夠繼續增兵給他,他想要平定西南夷諸國,諸卿怎么看?”
圍繞著這個問題,大殿之中倒是產生了不小的爭執。
仇液皺眉道:“大王,那西南夷位居群山之中,就算是征服了之后也難以進行有效統治,臣以為勞師動眾似不可取。”
仇液的意見得到了好幾名大臣的贊同。
作為大臣嘛,想什么事情當然是要從國家的利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