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天子都這么說了,張謙還能說什么,只好道:“陛下英明。”
他暗暗嘆了口氣,鄧九公做事往往出人意料,希望這次不要例外吧。朝廷不打算供糧這事,必需盡快告訴他,他好作打算。
這時,有上大夫李定出列道:“陛下,臣舉薦一人,他若出馬,必然能大敗崇應鸞。”張謙任丞相后,李任便接了他的班,對國事也算比較了解。
紂王喜道:“愛卿快說!”
李定侃侃道:“崇應鸞只不過是一個年輕后生,名聲不顯,卻能大敗蘇侯,可見此人足智多謀,知人善用。若不擇人而用,速正厥罪,則天下諸侯皆觀望效尤,何以懲將來!臣舉大元戎張山,久于用兵,慎事考慮,可堪斯任,庶幾不辱君命。”
紂王大喜,正要命人傳詔赍發,這時瞥眼見蘇護閃身出列,他不由有些疑惑,便道:“蘇卿可有話說。”
蘇護大聲道:“陛下,臣坐陣冀州,熟于兵事,若是常規用兵,又豈會敗于崇應鸞手下,實乃此子麾下聚集一批能人異士。善于控制風火,故大敗于臣。以臣所見,普通的將才只怕難以對付,唯有精通法術的人才出手,才能攻克崇城。”
紂王覺得有理,便道:“諸位愛卿,各關守將可有精通法術的人才。”
中諫大夫李登出列道:“陛下,一物克一物,既是左道法術,必需請擅長法術的奇人出征才行。臣薦三山關總兵官洪錦,才術雙全,若得此臣征伐,庶幾大事可定。”
一年前,鄧九公奉令西征,他的交待官是孔宣,而洪錦做過孔宣副將一段時間。鄧九公得勝回朝,朝廷派孔宣守金雞嶺,三山關便由洪錦接守。
蘇護目光一閃,又向紂王道:“陛下,光一個洪錦怕難以建功,需收集幾個道法高人,如此便能一戰得勝,彰顯朝廷威嚴。”
崇應鸞手下至少有兩名奇人,出于穩妥考慮,伐北軍中要有三名能人異士,如此方有勝算。冀州城乃是自己的家,妻子還在敵人手中,伐北絕不能有任何意外。
紂王道:“蘇卿所言甚是有理,此事便由你與李登一起商量。”
“陛下英明。”
張謙看了蘇護一眼,覺得此人隱瞞了什么,為何一再干涉伐北一事。他目光微微一凝,心思若是鄧九公在就好了,憑他的聰明多智,蘇護那點小心思絕對無所遁形。
紂王當即發詔,派人送往三山關。一番朝議下來,他著實有些疲憊,于是宣布退朝,自己幫蘇護出氣,此舉豈能不讓妲己感恩戴德,正好讓美人兒好好感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