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
元始天尊一怔,他也是聰明絕頂的人物,于是道:“道兄,這燃燈何時去了一趟西方。”
燃燈為人老成持重,十幾年前,下山破十絕陣,此人能力出色,布置戰術可圈可點,被認為玉虛門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遇到鄧九公后,此人屢屢吃敗仗,整個仿佛姜子牙附體,令自己大失所望。
準提道人道:“就在不久前,其實一啄一飲,莫非前定。上次,燃燈中了鄧九公的誘敵之策,命在旦夕,是貧道出手救了他一命,讓他結識了三乘妙法,心生仰慕,愿發宏愿拜入西方教下,共參禪理。”
元始天尊沉聲道:“你答應了。”
“我三乘教義與貴教不同,教化世人向善,修身養性,于修行中參悟大智慧。一念放下,萬念皆空。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君王也好,土匪也罷,只要知曉禪理,身具智慧,并愿意回頭,這便是與西方有緣,貧道都不會將他拒之門外,正所謂眾生平等,沒有高低之分。”
來的路上,準提道人早就想好了說詞,元始天尊御下雖嚴,可忽視了門人內心世界,燃燈只不過是不想屈服命運,故第一個站起來反抗罷了。元始天尊要怪,只能怪他自己,況且闡教欠西方教一個人情,難不成為了這件事與自己翻臉不成。
“好個眾生平等。”
元始天尊怒極而笑,自己的好弟子居然背著自己,把他的后路都安排了,可笑自己還毫不知情。如此欺心誆上之徒,便是廢去道行,送入輪回也不為過。
準提道人道:“若道友去了極樂世界,便知我所言非虛。聞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防。”
老子道:“道兄說的冠冕堂皇,若神仙沒有等級地位之分,只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上不尊,下不卑,如此三界豈不是亂套了。貴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準提道人道:“此言差矣,道心即人心。人一出生,便受了五谷之氣,知曉人情事故,雖在苦修的路上得成正果。可見識已成,自會按固定一套待人接物,如此而已。我教主張眾生平等,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無上智慧,以己度人,故每個人境界又有不同。”
老子贊道:“好個西方妙法,果然與眾不同。我道教重修身,天地人合一,與宇宙融為一體,方是大道,而貴教重修心,心能容納天地,以心觀之,別具一格。”
“道友高見,貧道深為佩服。”
準提道人贊了一聲,向元始天尊道:“我知道友因燃燈之事,對貧道心懷不滿,可教義如此,貧道作為一教之主,豈敢帶頭違背,還請道友見諒。”
元始天尊沉吟不語,他心中在權衡利弊,剛剛不知實情,已經答應了準提道人,這時候反悔,難免留人話詬。況且為了一個已經叛教的燃燈與西方教交惡不值。
通天教主瞥了他一眼,心中不以為然,暗道:“當初,元始去碧游宮這般欺我,截教萬仙盛會,與闡教勢不兩立。可如今準提道人欺上門來,元始卻不敢發火,攆走對方,這種忍氣吞聲的表現,簡直枉為一教之尊。”
準提道人何等眼力,如何看不出元始天尊內心猶豫不定,又添了一把火:“元始道友,若你同意燃燈入西方教,以后貴教的事情便是西方教的事情,兩教同舟而濟,一起發揚光大。”
元始天尊道:“燃燈犯了教中大忌,當逐出門墻,至于今后去向,貧道無權過問。”
“謝道友成全。”
準提道人大喜,老子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對元始天尊的決定,他不支持也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