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只花了七日,朝廷在城西一處風水寶地筑了一高壇,壇有三層來高,名約“受禪壇”,一切是了禪讓大典做準備。
為了不留于人話柄,減少罵名,鄧九公只好介鑒歷史上禪讓的例子。
這日一早,洛陽四門同時響起了鼓聲,打破了都城的寂靜,接著紂王圣駕出了皇宮,王侯公卿、文武百官緊步相隨,往受禪壇趕去。
這一幕,引起滿城百姓爭先恐后的前來觀看,除了主路上因為士卒開路,變得暢通無阻,兩旁圍著水泄不通,而城中的官兵這會在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暴亂。
洛陽的百姓都知道,上次一戰,魯仁杰戰死,麾下十幾萬人馬損失殆盡,這成湯的天要變了。只是他們所關心的是,這天下也不知落在誰手中,更多傳言是崇應鸞,因為他率兵滅了吊民伐紂的西岐軍。
紂王面容戚戚,心中很不是滋味,殷商的江山社稷今天要葬送他手中了。面對危局,他腦海中幻想過很多種死法,可沒想過自己能安享晚年,老天還是待自己不薄的。
這么一想,他悲傷的心情平復了很多,而且從鄧九公口中得到一個好消息,他的原配姜氏,兩個兒子都封了神職,如今在天庭任職,他還有什么不滿足的了。對于一個老人來說,能得個善終,這就足夠了。
對于這個帝位,想在回想起來,跟做了一場大夢似的,一切是那么真實,但又不可觸摸。
“陛下,吉時已到,我們開始吧。”
面對昔日的君王,張謙臉色有些不自然,不過正像鄧九公所言,破而后立,辭舊更新,這才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他努力了近半個月,就是為這一天做準備,保證禪讓大會順利舉行。
紂王看了張謙一眼,小聲道:“張卿,在你眼中,朕是不是一個失敗的君王。”
張謙道:“陛下是非功過,臣不好妄自評價。只是平南王受封王位以來,保天下太平十載,這段時間,洛陽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落下降,此是上天示瑞之象。”
他這么說,是想要紂王死心。
紂王點頭,順著長長的階梯,一步步走上受禪壇,下面是滿朝文武,四方諸侯,包括亂成賊子姬發也在。除此外,無數百姓仰望著他。
紂王嘆息一聲,轉過身來,面對子民,念念不舍的往皇宮方向看了一眼。接著從袖子里拿出早已擬好的詔書,文武百官下跪,他大聲道:“朕在位三十九年,遭天下動蕩,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今仰觀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鄧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以應其期。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唐堯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無窮,朕竊幕焉。今效仿先賢,追踵堯典,禪位于平南王,王其毋辭!”
一番嚴辭懇切,聽得微子等人潸然淚下,紂王縱有百般過錯,也是成湯血脈,是他們的君父,此情此景,濃濃悲傷悄悄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