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子們埋頭吃心想:慢不了。打城樓前,排號領粥就沒排上,這不著急進城嘛。再說了,終于吃上了不是自家的糧,不用算計老子娘夠不夠吃,媳婦娃子們夠不夠吃,可得敞開肚皮造。
宋福生吃完六個饅頭,蹲不下了,他站起身,先沖手捧饅頭籠的小廝客氣的笑了笑,然后一手抓倆,又拿了四個,站著吃。
馬老太用愉悅的嗓門擺手喊道:“胖丫呀,奶在這呢,你快來。”
宋茯苓也才吃了仨餅子,喝了兩碗熱湯,“怎么了奶。”
“你快看,奶給你討到鞋了,就你腳那么大,他家丫鬟的。你瞅瞅你瞅瞅,新鮮的,人家都沒怎么穿過,快換上,里頭是棉花的吶。”
宋茯苓看了一眼施給她鞋的小丫鬟,那小丫鬟也正好走了過來,她笑著點了下頭:“謝謝了。”
小丫鬟甩了下手中絹帕,一股香風拂動,對頭發亂糟糟、臉也臟兮兮的宋茯苓爽朗道:“你等著,我還有件舊棉襖,咱倆個頭差不多,就你能穿。”
馬老太立即拉著宋茯苓千恩萬謝。
錢佩英此時也抱著人家給的棉襖,對一位官家太太道:“謝謝太太了。”
要說現代來的這三口人,這一天真的做到了,到什么時候咱說什么話,裝什么呀,對不對,都到了眼下這地步。
再說情況擺在這里,就是想裝逼,人家領頭都說了,不路過賣衣服賣鞋店鋪,不往集市里走,集市里人家黑牌那些人在展覽,他們不能去添亂。
沒地兒買棉襖,空間里的又不能拿出來穿,一個才逃荒完的小難民,穿羽絨服皮大衣忒招搖,那咱就得討。
能討到,他們一家三口都覺得:噯呦天,竟然有這美事兒。白吃白喝白穿,可得珍惜機會。
要說這三口人到了古代成了要飯的,誰給啥,他們都又鞠躬又謝謝,適應極其良好的話,那么米壽就更厲害了,錢米壽是完全沒有當富二代的自覺。
錢米壽跪在一個富老太太面前。
這位貴人老太太摸著他的小臉:“嘖嘖,可憐呦,多俊的娃,遭了難,唉。才多大點兒啊,就要經了這些,愿你往后忘了這些吧。對了,路上有吃的嗎?”
“回老夫人話,沒有,之前的,吃沒了。”
老太太立即擺了下手,讓丫鬟給多帶些吃的。
“你家就沒有帶車廂的車嗎?”
“回老夫人話,沒有。”
“那得多冷呀。”
“是呀,小子的姑父說,碳也不……”
“對對對,”富老太太打斷錢米壽,立即又安排了一個丫鬟去忙:“給再準備幾床被子,給這娃多拿些碳,沒被子沒碳火,走到奉天城可挺不住。”
錢米壽跪在棚子里,規規矩矩給人磕了個大響頭:“謝謝老夫人,祝老夫人,松柏齊肩、福壽綿延。”
噯呦,這張嘴抹了蜜似的呢,要是沒經了這個,多好的娃,該啟蒙了吧。
老夫人滿臉感慨,示意丫鬟遞給錢米壽錢袋,丫鬟心知老夫人喜歡這孩子,特意挑了一個錢多的,遞給錢米壽當盤纏用。
錢米壽將小錢袋遞給宋福生:“姑父姑父,你看。”
哎呀,宋福生一看,說你不應該叫錢米壽啊,你應該叫錢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