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茯苓沒注意弟弟表情,只真心實意贊嘆:
弟弟是真聰明啊,記什么一聽就能記住,看什么一看就會。
那么點的兩只小手,搓起泥巴條還真的有模有樣,而且往三厘米的窯身上壘新搓出的泥巴條時,弟弟還一點不傻,還知道躲著些下面正呼呼燃燒的火,別被燙著。
行了,可以放心的走了,將這一攤扔給米壽。
“我一會兒就回來哈,你在這搓吧。”
宋茯苓說完就往茅草屋方向跑。
宋茯苓跑到家時,正好送糧的隊伍到了,也是大伙最忙的時候。
你想啊,幾千斤糧食,得有人卸車、得接應、得上秤,得秤一秤,宋阿爺還得記錄,來的送糧隊伍人又多,再加上他們自己人本來就多,茅草屋前得是多么擁擠且熱鬧。
有的小孩子看不出眉眼高低,跟著瞎興奮,都挨揍了,大人們嫌棄小娃子搗亂。
就這,還沒全送完糧食,第一趟只送了幾千斤。
帶隊的任府管家說了,任子苼會分三天買完所有糧,所以會分三天先后送來,讓宋福生每接應一次給寫個收據。
還告訴說,他們其實早就從奉天城出發,天蒙蒙亮就出來了,但是這里的橋壞了,沒法過河,所以只能從進了村口就繞山走,繞遠就繞了兩個時辰。
宋茯苓只聽了幾耳朵,就貼邊走,直奔堆放的木頭處。
她找了一顆看起來年代很久遠的粗樹,從樹身上往下扒樹皮,扒樹身上最厚實的樹皮,扒掉了幾塊后,又拽了一小把干草繩子,又跑到她二伯宋福喜那,撿了塊像菜板子那么大的木板子,用腋下一夾,就加速度離開這里。
宋茯苓跑的快,主要是怕她奶發現她,到時候該讓她干活背糧食了。
畢竟眼下,大部分的壯勞力在山上伐木,又有一部分在地窩子耕地、一部分在倒動倭瓜,可不就得女人們上,你看桃花姐她們幾個姑娘家累的,你看本該在遠處負責燒木炭的半大小子都被叫了回來。
她可不想背糧袋子,她背不動。
還別說,馬老太還真瞧見小孫女了,才張嘴要喊住宋茯苓,可惜她小孫女速度極快,衣角都被風吹了起來,一股風就跑走。
“唉,這孩子,也不知又上哪玩去了。”馬老太嘀咕道。
宋茯苓噔噔蹬跑回來,眼睛一亮:“哇,小弟你好能干好厲害呀。”
只看一根根泥巴條,壘加往上搭,已經搭出七八厘米的高度了,窯身的底座已經搭了出來。
米壽也挺高興,之前太矮,看不出那是什么,可是通過自個的努力,蹲的腿發軟,他也發現原來爐筒子形狀的窯,他是能搭建起來的,他好厲害,尤其姐姐夸人也好直白,他很稀罕聽。
米壽小臉都激動的紅了,兩只小手搓泥條也更賣力。
而宋茯苓不止嘴上夸夸,她抓起一把泥,一頓揉,揉了十幾下,一個金元寶樣式泥巴就出現在手心里:
“喏,獎勵你的,等我給你多捏幾個,扔咱小窯里燒一燒,燒結實了不會裂開,到時候再想辦法,唔,就給它們弄成銀色金色的,擺在咱家窗臺上。”
米壽笑容一僵,姐姐好幼稚,“可捏它又不能用,它總歸是假的,姐姐有捏它的功夫,都能搓出一根泥條了。咱家窗臺,姑母說了,得用盆栽蔥的。”
“……”
什么時候說的栽蔥?她怎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