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摸他們刀劍了?
冷兵器有什么可瞅的。
她是將長槍和馬刀往旁邊挪一挪,順便瞟了幾眼,想仔細去看看那個火炮筒。
因為這個火炮筒,咦?有些部位竟用的是螺絲。
難道是陸公子的手筆,是他做的?
那要是他做的,不會是受她畫的螺絲啟發,經過改良,這個火炮筒才會成這樣的吧?變成了能拆卸的。
……
馬老太盤腿坐在炕上,手里端著飯盆。
她的飯盆里有雞肉,有涼菜。
每日,她們這些婆子是吃的最晚的。
鍋里需要給她們特意熱著飯。
如果做好吃的,即便在大伙不夠吃的情況下,宋阿爺也會讓留出一份好的,先可著這些婆子們吃,別虧著她們。
不容易,這些老太太。
你說錢又沒掙到大伙兜里?大伙憑啥呀?
宋阿爺一定會告訴你:
進誰的兜里不是進,是不是沒進到外人兜里?
攏共十五家,有一戶李秀家,其實那都不能算是一整戶了,八個老太太在外做買賣,這就占八戶,算計那么清作甚。
要是算計那么清楚,大伙不可能處到今天。
馬老太此時瞪眼瞅宋茯苓,這么好的飯菜,已經顧不上吃了,放下飯盆攔住道:“好好的字,你給撕了干么?多不容易一筆一劃寫的。”
“不要了。”宋茯苓邊說邊將紙揉成團,扔在炕上。
她已經決定了,不寫宅斗,同樣也不聽宋福生的,不先寫現代生活,而是從諾曼底登陸開始寫起。
寫那場戰役,寫空陸海各種武器紛紛登場,寫近三百萬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后,發生的故事。
為何要寫。
宋茯苓也說不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剛才看完火炮筒后,就覺得哪怕這里是架空的朝代,也要讓古人們開拓視野。
不要將目光只局限在冷兵器上。
眼下,雖然在拿一個炮筒子當寶,螺絲釘竟都想不出,但要一直研究下去,將來才有可能不會落后。
“那也別扔了呀,這好好的紙,背面還能寫。”
馬老太重新鋪平整的,打算自個留著,她也在練字呢,用木炭筆寫常用的數字,是三兒子特意給她寫的,讓她照著描。
活到老,學到老嘛。
但是年紀大了學的確實慢,目前還在用只有她懂的勾勾叉叉圈圈點點記賬。
一般人看不懂蛋糕房的賬本。
包括另外三個蛋糕店的婆子們也是,都在用圓圈小圓點之類的記賬。
“你這是又要重新編話本子?”
“啊。”
“聽奶的,別費那個勁了,我看店里沒什么女客在樓上吃,寶珠都閑著,眼下在學著做奶茶呢。今日只有一桌,還是凍透了的,進店吃點心喝奶茶,暖和了一會兒就走,我看她更像是蹭火爐子的。”
宋茯苓說:“早想到了。”
所以才更要寫打仗的故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