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牛掌柜震驚的呀,只點撥一二,小小姐就能說出三四,他家小小姐是有多聰慧。
“看前方,別瞅我,前面成一線沒有?拉弓,拉住,手別抖。”
“師父,舉不動了。”小蔫巴哆嗦著兩條小細胳膊說道。
比起“武功”課,小蔫巴更喜歡打算盤。
田喜發皺眉,沖運石頭才回來的宋富貴喊道:“富貴,該給你家娃弄些骨頭湯喝了。”
“喝啦,回回喝湯,他都喝不少,也日日喝奶,但是打娘胎里帶的身子骨弱。”
這是最弱的,還有最強的。
田喜發又皺眉:“金寶,松開些手勁兒,你給拉折了。”
“姑父,不是,師父,我也沒怎的用勁兒啊?”
小娃子們不同于半大小青年們,小青年們是和四壯早起練習拳法,練基礎下蹲,練出拳。
小娃子們的“武功師父”是田喜發,他是在上午陽光出來后,教導孩子們射箭。
宋茯苓又在這個隊伍里出現了。
其實,宋茯苓更想去打拳那個隊伍。
打拳多好啊,近身格斗,最好能學會四壯在松樹間跳躍那一套。
將來,誰敢惹她,她就能一把揪住對方的脖領子,幾下就能給對方制服,制服就用弩射他,想想就好帥。
可是,四壯見她就抿嘴,不開課。人家不會說話,表情卻表現的很到位,一臉:“你走,我沒法教你”的樣子。
沒辦法,宋茯苓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來到了小孩子們中間。
小孩子們有小弓箭,統一生產、統一配發,沒有她的,沒想到她會來。
她的弓箭正在趕制中。
宋茯苓此時只能用一根樹枝子比劃。
田喜發走過來指導宋茯苓,也挨說了:“胖丫,你這只手一定要用力,不要擺花架子。”
“好的,姑父,不是,師父。”
……
下午,拾掇完辣椒,干完活、處理完各種雜事的宋福生,終于出現在“會議室”里。
語文課開始了。
宋福生一邊踱步一邊教著: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他讀一句,小娃子們就齊聲跟著讀一句。
《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包括后期會用到的各種書籍,陸畔其實在上回贈與時,都有,都給帶著了。
但是此時,宋福生手里卻沒拿書。
開玩笑,他的靈魂深處,別說正常背這些書了,他懷疑自個都能將字倒著背。
真的,他都能表演真正的“倒背如流”。
而且關于教這些孩子們,宋福生也打算采用記憶里的一些方式方法。
那就是,不會逐字逐句先去解釋是什么意思。
因為記憶里,有句話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先給他熟讀,然后背下來,再解釋。
畢竟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但是記憶能力強,這叫由易漸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