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又一桶用野豬骨熬的湯放在推車上。
一筐又一筐的小凍餃子放在推車上。
一袋子又一袋子,這一個多月以來,起早貪黑鑿冰面攢的小凍魚放在推車上。
面盆,木碗筷,木盤子,串好的雞丸、羊肉串,串好的大白菜、蘿卜片、調料,鐵架子,大鐵鍋、木炭等等也全擺在了車上。
宋福生舉著火把,挨臺車檢查:“有沒用落下的?”
“沒有,都檢查過了。”
“各樣都記得價了吧?”
“記得啦。”
“走啦。”
再一次,壯勞力們,將家里的所有手推車都推了出去。
他們將奔往一城三縣。
……
童謠鎮。
宋九族的小吃攤子,就擺在了幾間皮貨商的木屋旁邊。
老隋離老遠看見郭老大帶的隊伍就迎上前,幫著一起卸東西,支棚子,幫忙給張羅張羅。
臨時的屋棚子,是用幾大塊油布拼縫的,不過支起來也挺大,圍著鍋邊能坐十幾個人,單獨的小桌子也能擺下四個。
炭火盆點起來,讓棚子里有點兒熱乎氣。
大鐵鍋座上,倒一桶大骨頭湯,炒好的火鍋底料放進鍋里。
宋福生早就在儲存前就給他們分好了塊,一小塊底料是能頂一天的。
郭老大他們,又去蛋糕店里,用扁擔挑水。
各縣自家有店,就是方便,用水就去壓井挑來,長條凳和桌子水桶之類的也有地方存放,支攤子取來,收攤了再送過去。
而且早在多少天之前,他們就像螞蟻搬家似的,既能幫老娘推點心車,讓她們省一天力氣是一天,又能將這些必需品一趟趟運來。
長條凳,桌子,筷子碗擺好。
帶來的野豬骨頭高湯,在這時也燒開了,鍋里咕嘟咕嘟的開始冒泡。
沒一會兒,這條街上,就彌漫著火鍋香,辣香味傳出去老遠。
引得上午才幾點啊,也就是按現代時間算,上午才十點多鐘,就有好幾個人在旁邊酒樓探頭問:“這是什么香?”本來是打算在酒樓吃飯的,卻被外面的香味勾住了魂。
擺擺手,讓隨身小廝去看看。
要是有什么新鮮吃的,買些回來嘗嘗。
郭婆子抽空從蛋糕店跑來,惦記啊,不放心。
到了這里看到的就是,她大兒還有家里的這些侄子們,已經忙的熱火朝天了。
她大兒子,大冬天露著半截胳膊,正在面板上揉面,現抻的面條,面條抻出老長,正打在面板上啪啪作響。
一邊抻面,一邊笑容滿面應道:“聽見了,客官您稍等,四兩麻辣面湯這就來嘍。”
齊婆子家二小子更忙,主要是嘴皮子厲害,接過煮好的小餃子,調完料端上去,不忘給介紹道:“客官,這就是龍抄手,你嘗嘗,和咱自個家煮的餃子,那真的不一樣,您嘗完就曉得了,保您想下頓。”
“唉?你這一串多少錢啊?這又是什么?”
“雞丸,涮著吃的,老香啦,咬一口全是肉味,你插鍋里就行,一會兒就咕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