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將軍是那么好那么好的人,我覺得他能管。”
“小將軍在咱們這里吃過飯,他三姐姐和大娘她們合伙開過店。小將軍很稀罕咱們的米壽,他都走一步抱一步,這種應能算咱們與他有很深的人情關系吧?”
“小將軍要是想管,雖然咱們十幾戶人多麻煩了些,得一氣幫助幾十名小子不被征兵,但是到了他那里,是不是就一句話的事兒?”
高屠戶抱著米壽,一臉懇求,還沒說出口。
米壽就用小手拍了拍高屠戶粗糙的大手,打斷道:“高爺爺,讓姑父送我進城,只要能見到小將軍哥哥,我求。我給他磕頭,我長大了為他賣命,可是我不知,他能不能答應。”
錢佩英急忙從高屠戶懷里搶過孩子。
我們娃才五歲,不要再給孩子心理添負擔。這么小的娃,怎么賣命的話都說出來了?竟知道欠人重情要拿命還。心事要有多重。
“米壽。”
“姑母?”米壽在錢佩英的懷里,眼圈一紅,又硬憋了回去,緊緊攥住拳頭拼命提醒自個:
開會呢,不能哭,哭就該被送回去了,就聽不到姑父他們是怎么商量的。
可是,為什么會忍不住。
姑父要像父親一樣用命去堵城樓嗎?他為什么才五歲,他要是十五歲該多好,姑父就不用去了。
宋阿爺一臉急色:“福生,是到了得求他的時候,張嘴三分利,不行也夠本。”
宋福生對阿爺和大伙道:“我會去求,但是大伙也不要想的太樂觀。”
不要太樂觀,是女兒提醒他的。
宋茯苓在過橋時,曾和他爹分析道:
“陸畔那個人,我們聊過天。
他給我的感覺,打小受到的教育很正,腦子里主旋律的東西很多。
他家、他爹正在前線賣命,都是將領出身,以一身戎裝為榮。
他那個人,也滿心惦念奔赴前線,恨不得為統一、為將來的國泰民安馬革裹尸,精忠報國。
你求他去說,不想當兵?只想過自個的小日子?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不僅沒同意你的懇求,而且之前產生的好感都容易灰飛煙滅。
所以,爹,我們要有第二套方案,兩手準備。”
在宋福生剛要說出女兒的第二套方案時,馬老太插言道:
“三兒,你先去求小將軍,他畢竟是咱認識人里官最大的。
但如果他那里要是不行,我就去找許小娘子,拜托她去求三小姐。
三小姐是齊府大少奶奶,齊府也是個大高門。
然后三小姐要還是不行,我就去尋在咱店里吃過飯的兩位官爺。我知道他們在哪當值。
雖然咱們與人只是面子情,但是我與他們好好說一說,我們配合。要錢,多少俺們想辦法都掏,要糧,咱大伙目前所有的糧都可以上繳。”
大家紛紛贊同:“對的對的,所有糧所有銀錢都給,只要別征兵。”
宋福生想了想點下頭,老娘自個動腦筋想的主意也好。
然后他才宣布道:
“我們要兩手準備,如果以上求人,全都沒有成事,那么第二套方案就是:我會與小將軍說,咱們九族被征走的想去小將軍管的隊伍。”
大伙:恩,可不是?在熟悉的將領手底下打仗,總是比去陌生將領手下強百套,不會出現不由分說就讓咱當炮灰的事。
宋福生繼續道:“我進城去求人的時候,大伙也都好好研究研究,如果真的躲不開被征,那么家里的哪個壯勞力腦子活,身子骨好,到了戰場上活下來的可能性大。這種事不要去推諉和爭搶,都冷靜的去想想哪個能活去哪個。”
宋阿爺拍了下桌子:“再實在不中,咱拾掇拾掇鋪蓋,接著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