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她寫下第二個優勢。
根據老爸所講述的,黃燁地區的兵勇并不是精銳部隊,猜測最初都是臨時強征拼湊出來的新兵,戰斗力和士氣都比較低下。
老爸在說這番話時,還評價過這么一句:和那種裝備精良、武藝高強,打起仗不要命的隊伍完全是兩碼事。
所以說,老爸運氣好啊,要是真碰到那種訓練有素作戰豐富的敵軍,就憑咱們這些蝦兵蟹將指定是夠嗆。
所以說,假設,葛津地也是這種散兵游勇,戰斗力低下的,那么人再多一些也不足為懼吧。
那么我們的優勢是,敵軍兵勇就是為混口飯吃,犯不著搭上老命,在將領被斬首后,沒人帶頭了,士氣大減,不會頑強抵抗。
這是一種心理優勢。
憑借著這點,第三種優勢就出來了。
宋茯苓寫到,葛津地與黃燁不同。
打黃燁那里,最重的任務是要封鎖消息,必須要保證無人逃出。
一旦要是有人逃出去給葛津地通風報信,讓敵軍提前有所準確,且知曉我們有地雷手雷了,作戰策略是引敵軍陷入地雷陣,那就太難打了。
這也是我們受傷百十多人的原因。
當時情況一定要下山,只靠雷轟不行,在最后方的兵勇一看有雷,嚇的他可能不向前沖,轉頭就跑。
我們就要在第一時間去追,就要真正的與他們來個肉搏戰。跑出五里地也要給逃走的敵軍揪回來,一個也不能放過。
要不然為什么會連休整都不休整,簡單打掃打掃戰場,馬上就走。都是為這個原因。
可葛津地不一樣。
葛津地,到時敵軍兵勇跑就跑唄?我們已經不怕他們再去送信,他們也沒地兒可送了。
我們的目的壓根就不是抓更多的俘虜,不是要與敵軍拼殺個你死我活,更不是葛津地戰役一定要打贏。
我們的目的是,只要別攔我們,能盡快通過,別傷害我們,那些敵軍愿意往哪跑就往哪跑。
宋茯苓通過以上幾點又寫到,其實人數越多的隊伍,在后勤、疾疫等方面越是存在問題。
幾千人,局部戰場,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了。
打比方就像學校開運動會,各個班級站在一起,那人數看起來密密麻麻,吃喝拉啥,那些散兵游勇可能四處存在漏洞,一個雷扔過去,也能炸、不,是嚇跑好多人。
要讓老爸用望遠鏡重點觀察敵軍后勤那一塊。
……
離葛津地不足十里地。
宋福生連續讓大家沒白沒黑的趕路,他自己也又黑瘦了一圈。
但他覺得自己并不苦,因為他身上沒傷。
比起“陸家軍們”和九族的眾兄弟帶傷還要負重前行,他累的暴瘦不算啥。
宋福生看了看情況,“忠玉、常大,你倆領頭,帶大家藏好糧車,原地休整。我去去就來。”
這回大家也沒問他去干啥。
因為猜到了,宋頭不容易啊,在大家休息時還要提前去探路。
一走,來回就是十幾二十里地。
宋頭更是極其累心,一步步的都要打算好,曾開玩笑的與他們說過,肩膀上擔著是幾百人的命,一步也不敢算錯。
而大家能幫忙分擔的無非就是聽話,讓干啥就干啥。
宋福生出發時就已經是后半夜了,當他埋伏到離敵軍非常近的草叢里時,天亮了。
這里沒有山能當遮擋。
他眼眶塌塌著,眼圈黑黑著,趴在草叢里,小心的掏出望遠鏡。
一左一右,分別是四壯和宋富貴。
“恩?”
怎的啦?
宋福生瞇眼又重新用望遠鏡看了看,“怎么有咱們的民夫在動。”
好像在干活。
被抓住了,沒有全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