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七叔一臉笑意看著牛掌柜:“走吧?”
“走。”
被隔離。
牛掌柜一副“被逮捕”前,已心滿意足的模樣。
方員外在另一個棚子,探頭對牛掌柜抱拳:“恭喜。”
“這話,老兄,有誤哇,是同喜好不?”牛掌柜也抱了抱拳。
“哈哈哈,對,同喜,可喜可賀!”
方員外很自豪。
他沒看錯,一直就沒看錯宋福生那個后生,很慶幸與宋家結識沒有錯過,更堅信宋福生的秀才只是剛剛開始。
錦上添花的人很多。
養豬大戶老王家招呼村里人:“通通來我家領米,我替河對岸墊上,給你們一家分一斤,今兒真得多吃點兒,為宋家高興高興。”
九嫂子急忙攔著:“噯?用不著你,我這已經打發人去背糧啦,都來我這里領。”
九嫂子認為她和馬老太關系非常不錯的。
進城看大孫女坐宋家車。
大孫女在城里有什么事,也是去點心店捎口信兒。
這是孫女大肚子了,要不然前些日團長科舉,馬老太支棚子賣點心,孫女是要日日去幫忙的。
聽說,后頭只是去了半日,馬老太就給孫女攆走怕有閃失,這次回村,她們老太太之間嘮嗑時才知。
所以,這種時候當然要幫幫忙了,就沖她和馬老太之間的姐妹情也顯不著旁人家伸手。
村里還有許多人家嚷嚷去給牛掌柜取柴火,拿油鹽醬醋,拿米面,像任子玖的媳婦還給抱了一床被子褥子。
老牛頭回村被隔離,不用河對岸特意給送生活用品,他們村里的人七手八腳就能給湊齊。
不怕給墊物什。
人家河對岸能占他們這點兒便宜嗎?
倒是回頭將東西還回時會很承情。
“哎呦,不用不用,大伙真不用麻煩。”牛掌柜指向老方,方大哥那棚子里不是有嗎?
方員外:對頭,我這里做好飯,用個筐用根長棍給牛掌柜遞過去,直接吃現成飯就中。
這天晚上,任家村村民由于宋家每戶散財一斤米,反應各不相同。
“爹,我一下子就想起您當年中秀才的場景。”任族長的家人紛紛點頭。
那聲中秀才了,至今想起心頭都火熱。
當時,他們家也散財了,各戶發喜糖,就是鞭炮沒有河對岸放的多。
任三叔家。
任三叔用筷子夾起口咸菜喝粥,家里人也在提起任族長和任子笙考中秀才的往事。
任子笙不提也罷,不接地氣不認老鄉的東西,村里人沒感覺到借光。雖然那時候,外村來位算卦的,都說過任子笙是萬里挑一。
至于任族長嘛。
三叔說:“他中秀才那年都多大歲數了,他和河對岸可沒法比。人家那還得接著考呢,才多大年紀。唉,就可想而知,他那娘啊是真有遠見,一個婦人,早早的就咬牙供著,太不容易,也沒個幫手。”
三叔的兒子說:“爹,你說那可不對,就是再走一家,嫁過去也不會幫她供兒子念書,又不是親生的。”
“所以說,她沒再走一家,更難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