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娘啊,原來縣老爺親自來宋家真不算啥,奉天城的知府都要給團長的義子、外甥女慶賀。這兩對新人,往后要是不好好過日子真說不過去。
看熱鬧看到這,村里人又開始新一輪的:
“團長那人,品性是真好,宋九族家人是真不忘本哪。”
可不是?
他們這些老農,要不是仗著和團長一個村里住著,要不是仗著宋九族家從來沒有門縫里看人,說實在的,哪有資格扯兩塊紅布就登門喝喜酒。
你聽聽,你看看,人家門檻邁進來的都是啥人。
“我覺得咱們在這里吃席是在給團長丟人。”
“別那么想,團長不能覺得咱們丟人。這么的,快,再拎娃娃們的耳朵叮囑一遍,等會兒開席收著點兒,吃不飽回家吃,不許丟磕磣,再惡心著那些大官。”
其實,關于李知府送來禮這事兒,連宋福生也很意外。
宋福生見過李大人,遠遠的看著,從來沒有說過話,不明白怎么會給他送禮?又是從哪里得到的消息?
這份疑惑里,也有村里人猜測的想法,那就是:
如若是他家茯苓嫁人,那是他親閨女,多多少少還有些說得過去。
這只是義子、外甥女成親,是不是有些太客氣了?
全家就馬老太一個明白人。
沒錯,她知曉李知府為啥送來禮物。
老太太認為:
那不是珉瑞遞給她一個牌子嗎?囑咐家里要是有大事、難事、解決不了的事,可以不用搭理童謠鎮的知縣,讓她越級直接去找李知府,憑這個牌子,人家就定會面見她。
珉瑞怎么可能只囑咐她這一頭,也要和那面打聲招呼的對不?要不然人家那么大個官認識她是誰呀。
所以說,李大人的這份禮,可不是沖她三兒面子,是沖陸珉瑞的面子。
馬老太急忙從褲腰處拽出一張紅封,這都是早先準備的,以備給哪家娃子紅包。
她將這張紅封打開,又向里面塞了些碎銀,“那個誰,你站住。”隨口喊來一人,抬頭一瞅才發現是她二侄子宋福壽。
你不行,你起開,這獨眼,形象不好看,換個人來。
馬老太細細囑咐郭老大家的大小子,讓將這紅封給門口李大人派來的小廝送去,別讓人家白跑趟腿。
“阿奶,我這向三叔家端盤子呢,你有和我說話的功夫就直接去唄。”
給馬老太氣的,怎那么多廢話,讓你去你就去。
她不能出面的。
她是宋福生的母親,不,三兒并不重要,她的重要身份是陸珉瑞的奶奶。
她這么牛逼的地位,怎么能跑到大門口給一個小小知府的小廝塞紅包,這不是扯呢嘛,該給珉瑞丟臉啦。
……
小樓里,客廳擺了三桌席,通通都是有些身份的人坐在這里。
三桌席勉強坐下,將客車的沙發茶幾,全推到了角落里。
魏大人大致掃了眼這三桌人,心想:
宋兄這人緣是真不錯,今天過半的舉人都來了吧?
過半,這個數字是很嚇人的。
因為有的人可能壓根就不知道消息,所以沒來。
有的人是戶籍在這里,本家在外地,眼下還趕上快過年,可能早就回了老家。或者是有的舉人已經啟程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