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馬老太的棚子,再現奉天城。
這回,老太太白送的還挺體面呢。
捐助棚里可不止白送列巴,她是有區別的送。
大人送列巴,凡是三歲五歲的小娃出現在馬老太面前,她會給塊軟和的點心。
那點心有些像大餅子,小孫女給設計的,餅子上沾芝麻,上面有張笑臉。最關鍵的是,里面是有點糖的。
每每看到撤下一個空蒸籠,這就說明送完一屜了,馬老太心口都痛。
這成本多貴呢。
讓二丫她們烤制得給開工錢吧,面粉錢,想要烤出軟乎乎的就不能放太多糙面,眼下細面粉多貴呢。
她就不明白了,自己為何要嘴欠的說,那愿意用芝麻畫笑臉就畫吧,再給加點糖。
她當時一定是腦抽了,過后恨不得抽自己嘴。
那芝麻多貴,那糖多貴,不咋白的糖,它也很貴很貴呀。
再現實些講,里頭放不放芝麻放不放糖能怎的,國公府管家能將她這事上報給長公主不?能給她小孫女在陸家多留點兒好印象不?奉天府的大官們,能知曉她給娃子們的餅里放糖了不?能讓她再上一次地方志不?
通通不能。
沒有人會掰開餅子嘗嘗。
沒人知曉為做軟乎乎的糖餅子,她馬老太會多花出許多成本。那錢,她都不舍得給金寶花。
倒是在旁人眼中,她不過就是跟風在支棚子送些干糧罷了。
有一個要飯的小孩,趴在他爹背上,回眸看向棚里的老太太。
用嘴型喃喃著:“馬奶奶。”
馬奶奶不知,在她很后悔自己多事時,她的這些帶笑臉帶糖的小餅子,在這個新年,真的有甜到好些小娃子們的心。
當這些孩子小口咬著餅,小聲對爹娘說,討來的餅子是甜的時,也惹哭了許多大人。有的孩子從出生就沒有吃過糖。
雖然,這些領餅子的孩子,大多數并沒有當面叫馬老太一聲奶奶。
甚至不知曉那位給甜餅子的奶奶姓什么,往后或許也記不清長什么模樣。
但是長大后,這些娃子們永遠忘不掉。
在這個新年里,曾有位奶奶給過甜甜的、軟乎乎的,能讓他們咬得動的笑臉干糧。
……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所以說,宋九族家在外人眼中看來,是日子越過越紅火了,真的興旺發達,宋九族都能幫助很多陌生人了。
宋家這個年,是不是過的比旁人家要熱鬧至極?
還真不是。
宋九族內部,這個新年過的氣氛有些低落。
因為其一,宋阿爺再次提出,樹大分枝,想要分家。
眼下,各家新房蓋好,有的家又添人進口。
留下一些公中會用到的應急銀錢后,剩下的銀錢,雖然按照工分早就已經發了下去,但是分的還不算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