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昨夜下官思來想去,本縣到處是松樹,本縣百姓有幾家大戶養鹿,就靠這個發家的,梅花鹿。呦呦鹿鳴,陣陣松濤……”
不錯,不要總獵捕,最好能養殖。
像木耳也是,咱完全可以養殖,讓價格下來。
這鹿嘛,更是大件,官方出頭,讓百姓飼養梅花鹿。
怎么養,圈在哪里養,養殖會遇到的一些困難,回頭你寫個可行性報告交上來。
啊?
本能的退縮。
但只轉瞬間,這位知縣又躊躇滿志道:“是,大人。”年不過了,也要走到百姓間,將養鹿的彎彎繞繞整明白,會盡快交。
另一位知縣走了進來行禮。
“大人,下官汗顏,向您請罪,本縣今年又欠了稅糧。”
他們那里窮啊。
“但本縣許多百姓會制松花湖浪木根雕和樹皮畫,這個雖不值銀錢,可下官也聽說有不少百姓會挑到府城這里售賣,有人專收這個。”
能收,就說明有利可見。
大人昨日在會上說了,滴水穿石,一些隨處可見的木耳蘑菇,你以為不值錢,那只是你以為。
他昨晚琢磨半宿,那他們這不起眼的根雕,萬一也能行呢。
唔,不錯。
宋福生又細問了幾個問題,讓這位也到家就去忙吧。
“大人,下官說句越矩的,本縣比會寧縣林蛙多啊,有許多藥商會到本縣各村莊里采購。”
宋福生心想:那不能這么零賣了,第一年要共同抓野生的,組織人手收購,組織人手取出林蛙油,再有規模的運出去賣好價,然后去掉成本,用一部分利潤,扶持養殖,完全可以成立林蛙養殖之地。
宋福生心中有一副藍圖。
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他要有林蛙養殖地,要有鹿場,要有山參種植實驗基地,要有木耳培植基地,要有成袋成袋的東北大米運出去,要有許多手工品作坊、皮貨廠,等等。
他不想再讓黃龍的人出去辛苦推銷特產,而是各地的商家主動來黃龍采購。
到時,展銷會開在他們當地,坐地批發,錯過了是別人的遺憾,迎四面八方來客,帶動當地酒樓、客棧各方面經濟。
……
這個新年,就是在宋福生坐在府尹辦公室一條條下達命令中,如期而至。
后院,宋阿爺收禮收到害怕的程度。
馬老太那點心店的買賣更是紅火火一片。
還是不可避免的收禮了。
人家也不求辦事,人家就非要來看看,咱能說別來嗎?
更何況還有好些是外地來的禮,那些在外地做官的幾十位進士,魏大人,連奉天府尹都送來賀禮。
宋九族以前從來就不敢想,收禮已經收糊涂了,居然到了要寫禮賬的程度,要不然到時回禮會記不住對方送的是啥。
正月初十,黃龍官隊拉載著加班加點制出的磨刀石,箱上刻標:“會寧特供軍用品”,向目的地進發。
想必在不久后,會運到前線。
正月十五,黃龍百姓翹首以盼。
據說,今日府衙大人會攜家眷與百姓共賀上元節。
“出來了,出來啦。”
“那就是府尹家的千金?她可真好看。”
黃龍各高門的小姐們也紛紛望向宋茯苓。
宋茯苓站在宋福生身后,兩面是各穿著誥命服的奶奶和老媽,禮花炸燃,望著樓下花燈,一時恍惚。
她一直給自己的定位是在樓下街上擠著看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