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及自己是宋知府家公子的身份,就不能推辭一些邀約,以免別人說他不給面子。
可眼下,為了合群,竟做無聊的事,還不如和金寶哥哥玩姐姐自制的紙牌來的暢快。
對兒七,倆王,四個二,多好。
與此同時,宋茯苓心里也在后悔,不該串門,有點無聊。
二丫還好,反正在宋茯苓看來,二丫姐比她強。
周同知家的四小姐,劉守備家的二小姐,羅通判家的小姐,等等,十幾個姑娘家在嘰嘰喳喳講述她們在府中的生活。
每講述一點,就會問宋家姐妹,你們呢。
“茯苓姐姐,你們沒有學過女戒女訓嗎?”
宋茯苓笑著回:“還沒有。”
姑娘們:“……”
“那你們學庶務嗎?”
“庶務還行吧,幫家里做些事練出來的,”茯苓回答時,看一眼二丫。
二丫肯定的點點頭,她們家姑娘算賬確實是沒問題的。
雖然不懂那些姑娘們講的香料、花木、玉器古董的鑒別。
不懂女戒女訓寫的是啥呀,回頭找兩本瞧瞧。
不懂她們嘴里說的太多了,連刺繡都能說出好幾種。
二丫尋思話了:
怎么好些和三叔在家里說的不太一樣。
就比方刺繡。
三叔那時不讓胖丫學刺繡說的是,費勁學它干啥,咱家有錢,相中什么樣式的衣裳出去買,讓別人給做。再實在不行,三叔說要給胖丫配繡娘。
但眼前這些大家閨秀們給她一種錯覺,明明各個能嫁的很好,都能帶繡娘跟著陪嫁,卻好似嫁人后要為全家做衣裳做準備。
聽聽,手指頭扎成篩子練習各種刺繡。
可見,二丫看起來是聽的一愣愣的,好像很稀奇,實際上心里活動比宋茯苓還豐富多彩。
顏姑娘打岔,咱們玩投壺吧?輸了的人,咱們出個字,讓她作詩?
羅通判家的羅茉瑜是出于好心,她剛才已經知曉宋家姐妹沒有念過什么書,家中更是沒有請過琴棋書畫的女先生,只略識幾個字,擔心做不上詩,“還是不了吧,我們接著說說話,沒說夠呢。”
二丫,已經換名的宋蘇木,心想:還是玩游戲吧,我玩,我輸了,我妹作詩,我不想再說說話啊。
一個時辰后,周同知家的四小姐周盈盈,率先被母親派來人叫回府。
因為周盈盈別看一口一句叫茯苓和二丫姐姐,比她倆年紀小,卻有婚約在身,快要成親的人在外面久坐不合適。
且茯苓通過各家小姐們的反應,知曉周姑娘似乎是婚約極好,周四小姐也是貴女女圈里數一數二的人物。
緣由是:
一,周同知是宋知府之下,黃龍地區第二高官。
二,周家祖父就更厲害了,在京里做通政司通政使,左通政,三品大員。
三,即將嫁的人也是三品大員的孫兒,目前在二品武將柳將軍手下做副將,分管軍戶等一系列事宜,錦繡前程,一表人才。
為何能尋到如此良人?
兩家聯姻,自不必多說,只說一點。
好姑娘能得到好男人的青睞,要有才。
姑娘家琴棋書畫四藝中只要有一樣很是出眾,就會才名遠播,姻緣上會好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