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彭湃輕聲念道。
校園里的樹蔭遮天蔽日,行走在林蔭道上,行走在校園里,讓彭湃處處感覺到青春的氣息。
“時令己快到涼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林森笑著接了上去,那個年代,路遙是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平凡的世界》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林森,你記得孫少安被公社湊成冒尖戶參加夸富大會嗎?”直呼其名,就要直呼其名,林森也會習慣自己直呼其名,不會再有什么名牌大學和年齡上的優越感。
“記得,把家里全部的家當都湊到一起還湊不齊呢。”林森應道,他對這本書也不陌生。
改革開放帶動了人們對財富觀念的轉變,也帶動了對富人觀感的轉變,彭湃相信,這種時代的氛圍打破了中國人素不習慣“顯山露水”的孔孟謙遜氛圍,就象“夸富會”一樣,“百富榜”從一出現就會因新奇而成為輿論的寵兒!
“彭湃,我們這個榜就叫百富榜嗎?”林森緊趕幾步,他感覺有些跟不上彭湃的步伐。
“不,”彭湃狡黠一笑,“叫作彭湃百富榜。”
這種張揚的冠名方式,將自己制作的富豪榜前加上自己的名字,向來被營銷專家認為是精明之處,通過榜單的影響能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只要“百富榜”長盛不衰,創榜人彭湃也會聲名大噪。
彭湃百富榜!
我就是要讓滬海乃至整個中國知道我的名字——彭湃!
“顏寧回宿舍有事嗎?”彭湃問道。
“嗯,有同學一起吧。”林森正說著,彭湃眼睛一亮,顏寧與剛才食堂里碰到的那位女同學聯袂而出,“介紹一下,這是我的舍友,章蘊藍。”
章蘊藍!
彭湃默默地在心里咀嚼著這個名字,眼睛卻在打量著章蘊藍,她上身穿著一件深藍色的T恤,下身卻是淺藍色的牛仔褲,藍色的底色映襯著白皙的皮膚,很青春很陽光。
“這是我的老……鄉,也是我的老板,我跟林森現在都是他的雇員。”顏寧笑道。
彭湃感覺,那如彎月一般的眼睛眨了眨,他的心好象立時動了一下,只見章蘊藍大方地伸出手來,彭湃沒有絲毫猶豫迎了上去,手指纖細而修長,骨感卻又柔軟。
“你才高三的呀,高三就這么能干,我聽顏寧說過的了呀,儂到這里是有一個項目,你們山海人看來比溫州人還能干。”九十年代,山海的鄉鎮企業很發達,全國聞名,鄧大人就曾說過,,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這是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最大收獲。
彭湃一笑,卻并沒有回答她,章蘊藍并沒有因為高三而小看他,卻因為地域好象有一種特殊的優越感,雖然她沒有提到自己滬海人的身份,但是那種心高氣傲明顯寫在臉上。
滬海人的自負感,源自滬海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們對不會講滬海話的外地人有一個特別的稱呼“鄉下人”。在他們的眼中,滬海人是才是見過世面的人,外地人受到輕視,似乎天經地義,那種輕視是藏在骨子里的,話語,神態,隨處可見。
在彭湃的規劃中,藉由百富榜,他會在滬海設立公司,既然公司存在就要招聘職員,并且這個項目初期人越多越好,但人也是要淘汰的,并不是公司的元老就會光榮退休。
顏寧的人品不錯,林森行事踏實,撇去這層地域的優越感,他對章蘊藍熱情大方的性格也很欣賞,如果打掉這層優越感,倒是行政部的合適人選。
彭湃心里合計著,卻并沒有繼續打量章蘊藍,他不急不緩道,“先吃飯吧。”
顏寧見他不回答,以為他不愿意,她挽起章蘊藍的胳膊,似在征求意見,“晚上我們到吳江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