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晚報,《秦灣晚報》!”
從系里回來,已是華燈又上,又路過了熟悉的大路旁,還是二十年前那對兩口子,手臂上搭一摞報紙,用秦灣口音在叫賣著。
他們都是國營紡織四廠的職工,為了生計,只好到校園里來賣報紙。
這叫賣的聲音,陪伴了彭湃大學四年。
回到宿舍,于冬冬不在,陳遇春提議道,“我們都說說年齡,看誰最大?”
這是學校宿舍的常例,排名結果竟是李劍最大,馮劍華、陳遇春排前三,彭湃和林曉鋒最小,當然,大家自動把于冬冬屏蔽了。
“我們晚上出去吃吧,”作為一個娘娘腔的老大,李劍提議道,“慶賀一下。”對這個提議,自然沒有人異議,但是走出校門李劍即不到那些豪華飯店,也不到蒼蠅館子,直接奔著一家路邊攤去了,“吃餃子?”
吃什么是次要的,在哪吃也是次要的,前世今生彭湃很少吃路邊攤,波特曼酒店的飲食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
幾個人走了進去,這就是一個簡易的草棚,里面架了幾張簡易的小桌,小桌四周散落著幾張馬扎,一張落滿灰塵的桌子上擺了一臺黑白電視,吳京正在刀叢中大戰那個清朝的什么王爺……
“吃什么,我請客。”李劍很豪爽,彭湃對他的印象竟一時大為改觀。
“有羊肉餡的,牛肉餡的,三鮮的,蕓豆的,鲅魚的……”
花樣還真不少,各人點的也都不一樣,餃子上得很快,大家看著電視埋頭吃了起來,功夫小子的動作很是利索干凈,剛剛從高三題海戰術解脫出來,大家看廣告都看得津津有味。
“再,再給我來一斤。”陳遇春吃得很快,“給我也來一斤。”李劍又亮開標志性的蘭花指。
餃子很香,彭湃發現自己一斤也不夠,他也舉起了手。
路邊簡易的“廚房”里,老板娘看著幾個學生,手上的速度更快了,盆里的餡也越來越少。
“老頭子,餡沒了。”老板娘起初心情大好,這五個主顧簡直要把剩下的餃子都包圓了,可是問題也來了。
“老板,再來……一盤吧。”陳遇春又豎起了指頭。
“我也再來一盤。”馮建華打了個嗝,也舉起了手。
老板不作聲了,他看著簡單的小賬本,這五個學生娃,每人已經吃了四斤餃子了,山海大漢就是能吃嗎?
“沒有了,都包完了,要不,你們喝點湯?”老板弱弱地說道。
彭湃笑了,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吃四斤餃子,年輕的身體太需要能量的補充。
可是他很快現了問題,坐在馬扎上吃餃子還不覺得,當他站起來,就感覺到肚子仿佛要被撐開了,再看其他幾人,也不遑多讓,個個一臉難受的樣子,挺著肚子小步地挪著象個孕婦一樣。
大家互相看看,還是陳遇春爽快,“吃多了。”
“嗯,是有點多。”
是有點多?后面的老板看著這幾個學生娃,“二十斤餃子啊,這得荒欠到什么樣子啊!”
大家小心地挪著,路燈下人來人往,都在看著這幾個人奇怪的走路姿勢,嗝——不時有人從胃里冒出一股氣流,飄出了羊肉的味道。
“哎,我忘了買衛生巾了。”林曉鋒突然叫起來,他本來就胖,扶著腰挺著肚子的樣子象極了孕婦,可是此言一出,群情皆驚。
“我那有,要不用我的吧。”彭湃還在想著,李劍的一句話徹底把他雷上天了,一時間他懷疑那個李虹是不是送他走錯了宿舍。也他一樣的是周圍經過的同學,一個個掩口竊笑,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