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聽到劍九回答,陳林露出了然的神色,就連慕容無雙也恍然大悟,覺得理所當然。
一皇,二趙,三仆射。
傳聞大夏皇朝前身是大漢皇朝。
然,在四百年前,大漢諸多王侯造反,皇室慘遭殺戮,幽州王趙匡胤帶著幽州大軍平反,經歷九死一生,才將諸多王侯打退。
只是,當時大漢皇室無人生還,所有人都以為趙匡胤會改國號稱皇,卻沒想到他推出了年僅十三歲的十八皇子為皇。
十八皇子天資絕倫,八歲時已是后天境界,在諸侯叛變時,由當初大漢國師護送殺出重圍,去巡幽州王趙匡胤求救。
為了防止叛軍察覺,國師硬是將自己小兒子留在宮中,假扮了八皇子。
大漢老皇帝秦蒼,年輕時喜歡游歷天下,幽州王趙匡胤和還有國師仆射騰龍,都是他那時結交的生死兄弟,后來更是助他登臨皇位。
秦蒼很重視兄弟感情,哪怕稱皇也未有改變,直接封了趙匡胤為大漢第一位異姓王,本想封仆射騰龍為王的,奈何仆射騰龍一心都在修煉,便封了他為第一任國師。
趙匡胤和仆射騰龍也是好樣的,幾十年老兄弟感情沒有一絲變革,表面君臣,內里還是兄弟,秦蒼不僅不介意,還偶爾與兩人小聚。
所以,在大漢危難之際,他讓仆射騰龍帶走十八皇子求助趙匡胤。
當然,這一切秦蒼都在賭,畢竟巨大危機和利誘下,人心會變得,可他沒得選擇。
按照他的想法,就算趙匡胤變了,也會留他兒一條性命,畢竟有兒子要兵無兵,要權無權,還是一個孩童,是不可能被趙匡胤放在眼中的。
結果,他賭對了。
趙匡胤不僅平亂,還將十八皇子推上了皇位。
十八皇子乃是一代雄主,十三歲登基,在國師和幽州王輔助下,短短兩年間平定內亂,將叛亂的諸侯一一斬殺。
同時開倉放糧,減少稅收,一項項命令下來,井井有條,效果甚佳,看得幽州王哈哈大笑,國師頻頻點頭。
十八皇子乃是先皇托孤給他們的,何嘗不像他們的子女,子女出色,他們自然開懷。
而且,十八皇子即使在外人面前也稱呼他們為義父,對他們二人甚為尊重。
只是好景不長,他們二人沒看出十八皇子無心皇位,之所以即位,完全是為了復仇。
十八皇子三十五歲那年,修為達到巔峰,居然踏入大漢皇城前無古人的結丹境。
那一年十八皇子,下了最后一條皇命,退位讓賢,天下皆驚。
圣旨如下。
“本皇秦北于皇位二十二載,幾乎毫無建樹,多是兩位義父所助,加之本皇在位多年卻無子嗣,且一心向武,愧居皇位,便退位讓賢幽州王長子趙齊。”
“本皇觀察趙齊多年,他宅心仁厚,愛戴子民,定然是一位好皇帝。”
這一道圣旨,整個天下都為之震動。
更加震驚的是幽州王和國師,他們終于明白,為何對他們尊敬有加的秦北,會在納妃一事上,多次反抗他們的建議。
原來他早就打算好了!
后宮只有兩位麗人,是雙皇后,一位東皇后趙雅,一個西皇后仆射冰,是他們二人的女兒,其他再無一位麗人。
秦北下了圣旨后,便帶著兩位皇后離開了皇宮,那時候大漢皇朝最強者,是剛剛達到筑基期的國師,誰能攔得住他?
就這樣,他飄飄然離去。
幽州王和國師無奈,只能讓趙齊即位,改國號大夏。
但至那天起,大夏皇室的第一道圣旨便下來。
“大夏皇位,乃大漢秦北武皇所傳。此圣旨便向全天下,以及趙家后代子孫了,及諸天仙神立誓,他日秦北武皇后人回歸,想即成皇位,趙家子孫當全力助之,有違此令,天地共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