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答應了李世民,明宇便一門心思撲在了開酒樓上面。
總管老王的辦事效率就是高,還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在西市找到了一處合適的酒樓鋪面,作價一百貫。
這酒樓鋪面位于長安西市人流密集,最為繁華的地段所在。三層高的門臉極為氣派,一層二層乃是大堂,三層是雅間,可以容納百十桌客人同時進餐。
內部裝飾頗為考究,一水的實木桌案,羊絨地毯,墻上還掛著不少文人騷客的墨寶,看得出原主人也是花了心思的。
按說位于西市這樣的繁華地段,無論如何都不至于淪落道要盤出店面才是。明宇看這酒樓的規模,裝修,地段,甭說一百貫,就是叫價五百貫,也是有人打破頭要搶的。
明宇生怕老王仗勢欺人,強買強賣,特意叫原東主過來問問緣由。一問才知道,感情這原主人還是上趕著送上門來的。
原來的東家也是姓李,是個二十不到的年輕人,生得白白胖胖,只是一雙眼睛腫的跟桃子一樣,身上還掛著重孝。
原來這酒樓在長安也算是老字號了,從北周時期就在長安了。因為地處旺市,加上李家買賣公道,酒菜得味,以往還真是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李家憑借這座酒樓,雖然說不上日進斗金,但也頗有些產業,買田置地,使奴喚婢,倒也算是殷實人家。
可惜好景不長,隋朝滅亡以后,變成了大唐天下,這李家酒樓的原本的靠山也隨之倒臺。因他這酒樓地處旺市,自然惹得不少人眼紅,三天兩頭的來打主意。
酒樓的原東家,也就是這年輕人的父親,自然一口拒絕,可惜在長安做生意,若是背后沒有個靠山,又哪能太平得了。
經常有那潑皮混混,江湖游俠兒過來搗亂,要么吃白食,要么就是隨便找個由頭,在酒樓里大打出手,被他們一影響,生意頓時一落千丈。
老東家急的團團轉,想要重新巴結上一位靠山,可惜苦于沒有門路,銀錢搭進去不少,仍未得到個準話。
最后,多方打探之下,終于鬧明白了,原來他這酒樓,給獨孤家的小少爺看上了。而且價錢壓得極低,幾乎和白送沒什么區別,對于祖上傳下來的買賣,老東家自然是不肯輕易舍棄的。他的不識抬舉,惹惱了獨孤家。放出風來,對于這座酒樓勢在必得,這些搗亂的潑皮游俠兒,自然便是他派人做的好事。
最近兩個月,鬧得更加厲害了起來。廚子好端端的在伙房忙活,突然就失了火,險些被燒死。跑堂伙計招攬顧客的時候,莫名其妙的就被一群混混打斷了手腳。本來就沒有多少客人的酒樓,三天兩頭的就來一群潑皮進店連打帶砸。
酒樓出了一連串的人為事故,自然是做不下去了。老東家有心想要告官,可人微言輕,面對獨孤家這等龐然大物,又怎生斗得過?加上老東家年歲大了,連憋氣帶窩火,一口氣沒上來,撒手歸西去了。
李家幾代單傳,只留下了這個年輕人,痛哭一場,萬般無奈之下,也只好遣散了酒樓的伙計,安葬了老父,打算盤出酒樓這個禍根。
可告示一連掛出去一個來月,價格一降再降,一直都無人問津。
正巧趕上明宇要
(本章未完,請翻頁)
盤下店面,老王剛派人去市集上打聽,恰巧被這年輕人聽到,二話不說,拿了自家的房契,毛遂自薦,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