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大的變化,易凡心里知道,定是那骨片的后遺癥,雖沒能讓他修煉,但力氣大了許多,倒也算不虧。
唯一的壞處,就是特別能吃,以往一頓飯,哪怕半大小子的自己,最多一大海碗下肚,再加上一碗鍋巴粥,就吃的飽飽的,現在五六碗米飯下肚,也只是個半飽,就這樣都能讓易父易母受了驚嚇。
以為是犯了病,還請來了縣里的郎中,最后一番號脈后,也不知情原,就說是長身體,吃得多并不是壞事。
時間長了,巷子里就有了流言,易家小子糟了餓鬼附體,一天要吃一米缸飯,每每路過家門口,都會忍不住伸頭看看。
易凡雖然不在意,但每日見二老面色,心里也不是很好受,唯有減少外出,得到易母同意,跟隨易父下鄉購買木材,去主顧家里打造家居,給車行修理車輛。
力氣大了也有好處,至少做起活來,倒是很能幫易父一把,一些簡單的活也交由他來做,例如銷掉樹皮,砍斷木頭,往日提個斧子都吃力的他,居然一天下來,也不喊累,卻讓易父好不欣慰。
至少飯沒白吃不是?
一日,烏云滾滾,風很大,不一會就下起了大雨,家家戶戶早早的收拾好衣物,把窗戶關嚴實,躲在家中不出來。
易家也如此,天色尚早,但光線卻不是很好,趁著這會功夫,易母做好了晚飯,忽地聽到外面一聲跌倒聲,易凡一愣,端著飯碗往外走。
出了門,就見一背著書簍,頭戴方巾的書生站在屋檐下,此時正滿臉愁苦的盯著磅礴大雨,一身破舊的衣服也被雨水打濕,顯得十分狼狽。
見這書生面生,不像是本地人士,猶豫一下就道:“這位先生,外面大雨,不如先去我家躲躲雨?“
書生年紀不大,約二十來水,卻十分有禮,倒也灑脫,拱拱手道:“這般大雨,實在罕見,王倫就多謝小哥了。“
說罷,就跟誰易凡進了屋,見了二老,先一愣,趕緊行禮:“小生王倫,東來縣人士,此去南京趕考,路近寶地,沒想到一場大雨頃刻而來,在此借地避雨,十分感謝。“
易父易母雖聽到外面有說話聲,但沒想到是個書生,放下碗站起身,有些手無足措的道:“不客氣,先生請坐。“
說罷,易母就去倒水。
平常人家,自沒有待客之地,大廳里也就一張吃食用的飯桌和幾張長條凳子,書生猶豫一下,并沒有坐下,而是站在一旁。
見他喉結滾動,但眼睛只看外面,易凡心里一笑,就道:“先生怕不是沒有吃飯吧?如不嫌棄,不如坐下來一起吃,只怕先生嫌棄。“
書生吞了吞口水,擺擺手道:“不必客氣,小生已用過晚飯,已是不餓。“
還沒說完,就聽肚子一聲咕嚕的叫,直讓書生把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尷尬的不知說什么。
易母端著水碗進來,裝著沒聽見,搬著凳子,熱情的道:“先生不必客氣,我家凡兒能吃,煮的飯也多,倒也不怕多了雙筷子,就怕先生吃不慣罷了。“
易父搓了搓手,趕緊拿了雙筷子過來,手里也提了半壺酒,道:“平常之家,也無好食,還剩下半壺酒,如若先生不嫌棄,就陪我喝上一杯如何?“
書生見此,索性放下書簍,坐了下來,道:“那么就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