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而出,欲言又止!
法正斜眼望著伸手拉扯著自己繡臂的諸葛亮,眼珠沉了沉,片刻后好似想到了啥,面上忽然笑了笑,遂不在說。
“孝直,孔明,你們這是……”
見狀,這一刻不僅上首漢中王劉備愕然,連一側國字臉的劉巴也驚愣了。
你們二人這是在干嘛?
演雙簧?
半響后。
軍師將軍諸葛亮面色肅然,目光朝著劉備隱隱眨了眨,好似有話說卻又欲言又止……
看罷,劉備心念急轉,想了片刻笑著道:“孝直,子初你等也先暫時退下吧,回去好好想想我軍應該如何應對羌胡的來襲。”
“明日大殿議事!”
“諾!”
一席話落,諸臣拱手而立,沉聲道。
下一秒,數人緩緩離開,而諸葛亮則揮扇仿若閑庭闊步的行進于最后,遠遠望著諸臣已經離開書房很遠,才忽然折步而回!
“亮拜見主公。”
“孔明啊,你可是有何妙策?”
“看剛剛孝直的神情,他已是有所謀劃,你卻是拉住了他,是想單獨對我說些什么?”
望著折返回來的諸葛亮,劉備面色淡然,絲毫沒有意外的神情,仿佛早有預料般,面露喜色,沉聲道。
“嗯……”
“主公也看出來了孝直有良策?”
愣了半響,諸葛亮折扇說著。
“孝直足智多謀,去歲漢中一役我軍能夠大破曹賊,全賴其謀!”
“料想小小的羌胡也決計難不倒孝直的。”
說完,劉備臉上堅錚,面色也對法正升起一絲自信。
很顯然,法正便仿若他的精神支柱!
事實上。
法正與諸葛亮跟荀彧、郭嘉很類似。
荀彧是曹操早年的關鍵決策人物。
如若沒有荀彧大肆為曹操舉賢任能,穩定后方、掌控中樞,他又豈能安然的對外征戰而絲毫不擔憂后方有變?
這一點,諸葛亮同樣有荀彧的影子。
漢中大戰,劉備于前線大敗夏侯淵,后又與曹操相持陽平關兩年有余,在這段時間里,他也是沒有為軍糧發愁。
史書所載的“足食足兵矣”,短短數字足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
換成郭嘉郭奉孝,則是曹操早年的心腹謀臣之一,幾乎逢戰必帶,每一戰都能給曹操鼓舞士氣。
以正史來說,郭嘉對于曹操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出謀劃策。
實際上,單純以出謀劃策來論,郭嘉未必比得上荀攸、賈詡之眾,甚至就算是程昱、劉曄也能與他不相上下!
可郭嘉卻有曹營上下都沒有的優點。
那就是親待。
誰人能有曹操對郭嘉的親善?
這就是他的優勢。
郭嘉善于揣摩曹操心思,不僅如此還能從一條條決策中選出最符合己軍中當下實施的謀略。
別看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細細揣摩帝王心術,這往往是評判一位謀臣能不能得君王親善、器重的關鍵所在。
后面郭嘉與曹操的君臣關系不也得到了認證么?
赤壁兵敗,曹操為何心生感嘆,言郭奉孝若在,孤不至大敗?
這一點,不是能力的體現,恰恰是地位,或者說是心里重視的因素。
賈詡、荀彧這等良臣,豈會看不出東征的危局?
賈詡亦是勸阻了,可卻無法阻止!
這就說明在曹操的內心里,他高度還不夠……
同樣的歷史依舊繼續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