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見證一尊上神當面隕落,已經算是驚天動地了,聽聞黑冰臺又有上奏,就連秦皇心中都略微發憷。
該不會,還有什么大事一同發生吧。
這六界平靜了這么多年,還當真要一桿子徹底把水攪渾不成?
“何事??”
雖然不安,但秦皇還是問道。
消息都送到門前了,豈有不聽之理,不管是發生了什么,早知道總比塵埃落定之后才知道要好啊。
畢竟先發者制人,后發者制于人。
“陛下可還記得,千余年前,我大秦王室曾有一脈遠走北方?”黑衣人垂首問道。
秦皇手指在御案上叩擊兩下,清脆的響聲,宛如玉石鳴響,“千余年前?你說的是苻氏一脈?”
大秦王室本是嬴姓,嬴也是大秦的國姓,但嬴為大宗之名,天下嬴姓數不勝數。
氏才是宗族內,劃分親疏的根本標準。
比如大秦王室,龍興之地乃是在舊趙之地,以地名為氏,稱作嬴姓趙氏。
而千余年前,大秦王室內部發生動亂,曾有一支血脈遠遁北方,隨后改稱苻氏,以示脫離主脈,雖還奉嬴姓主脈為宗,但終究算是另立門戶了。
大秦帝朝立世久遠,不知經歷多少興衰起伏,也有不少族人遠走,在不同的地方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苻氏一脈,混跡其中,毫不起眼。
大秦對這些支脈獨立,本身也并不在意的,雖然出走,但這些人終究是嬴姓血脈,他們散落四方也并不是沒有好處,至少若有一天大秦迎來滅頂之災時,或許還能有血脈繼續傳承下去。
居安思危,凡事料定最壞的結果,這才是一方成熟的大勢力該有的策略。
如今,嬴姓主脈坐鎮皇都咸陽之中,而支脈之多,卻是數不勝數,要想點清,或許非得請出宗譜玉牒,方能查明。
這么多支脈中,秦皇能記得苻氏一脈,一是因為苻氏一脈離去的時間尚短,當年苻氏一脈的先祖甚至都得過秦皇的接見,上神過目不忘,自然有印象。
二則是因為這一脈發展不錯。
說是發展不錯,還是謙虛了,苻氏一脈應當算是如今嬴姓各脈中,除了主脈之外,最昌盛的一支了。
立足不過千余年,不僅在異鄉站穩了腳跟,甚至還拓土開疆,建立了一方不小的基業。
苻氏一脈在北地建國,避諱主脈國號,稱前秦。
雖身處苦寒惡劣之地,但也培養出了大批精銳彪悍之軍,在一代代國主的賢明治理下,勢力范圍越來越大。
尤其是當代國主苻堅,更是苻氏一脈千年難遇的明主,在他的帶領下,前秦的國力達到了巔峰,一掃**,蕩平周圍所有反對勢力,占據了一州之地,大勢已成。
那可是一州之地,人族圣地,天下九州,就連大秦帝朝這個傳承了百萬年的輝煌神朝,也不過只坐擁三州之地,便有氣吞天下之勢。
乃是名副其實的九州第一大國。
當然,大秦帝朝占據的是九州中最富庶的三州之地,論生產力,前秦那一州之地,甚至比不得大秦帝朝的半個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