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這里,孫老三完全當韓初冬在開玩笑了,于是也笑著說:
“趕緊學吧,腦子聰明就是好,再過個把月估計你就能自立門戶,以后少讓你家人操點心。
其他人不說,就你爺爺,那個年代的唐人街老華人都沒少吃苦頭,經常被人堵著門收保護費,要不然你老子也不會選擇干這行,現在干凈多了,我聽別人隨口提到過……”
——————————
曾經來過唐人街,大概是距今四十二年后的事。
在這1973年,行走在唐人街主干道上,有種破敗殘舊感。
因為各種原因混跡到美國來的老華人們,早在百多年前就抱團居住在這里,規模慢慢壯大,形成了現在的洛杉磯唐人街。
肯定沒洛杉磯市區繁華,可瞧著也挺不錯。
一些小商鋪已經養活了幾代人,別看既狹小又老舊,卻是有些家庭唯一的生計來源。
前些年沒人幫、沒人管,這片“城中城”被許多洛杉磯居民們遺忘,扎根美國的生活并沒有人們想象中舒服,許多華裔祖上單純只是為了活下去,才來到這片土地當勞工,靠干苦力掙口飯吃。
街上有很多混混,肆無忌憚露著紋身,好像這樣就能震懾住別人,也有老實本分的手藝人,挑著糖葫蘆或是豆腐腦、大饅頭滿街轉悠。
墻上、柱子上貼滿字畫廣告,隨意擺攤的老太婆吆喝著賣菜,巷子口有捏糖人的老頭,洗衣后的臟水被隨意潑在道路上,引來路人怒目而視,自行車鈴聲叮叮鐺啷時不時響起。
太陽高掛在頭頂。
某些人剛吃完午飯就在店鋪里擺好桌子,打開電風扇喊來朋友搓麻將,下象棋、下圍棋的也有,挺有人情味。
適合沒了棱角的中年人生活,更適合上了年紀,只認識鄰里街坊的老人生活,唯獨不適合年輕人生活。
大城市里正在產生驚人的變化,唐人街這邊就如同時光停滯在五十年代、甚至四十年代。
韓初冬在遇到第四伙小混混之后,大概理解自己老子為什么寧愿貸款,也要拖家帶口搬走了……
走走看看,來到爺爺開的干貨店門口,上周來過一次,還記得路。
旁邊也都是干貨店,各類東西堆放在門口,每天早上搬出來,賣不掉晚上就再搬回去,生意并不算好。
韓初冬聽自己老子勸過,說是等租約到期后就別開了,老頭固執地想要繼續干下去,人老了之后最怕閑著,多半也想繼續幫襯家里。
此刻見老頭滿臉笑意站在干貨店門口,莫名有些觸動。
剛出意外那會兒覺得自己是自己,他們是外人。這會兒忽然意識到,成了韓初冬之后,他們就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
為了讓老人家高興,沒吝嗇笑容,走近問了句:“吃過沒?中午沒什么生意,我待會兒在店里睡一覺再過去。我爸說你燉了花膠,那么貴的東西留著賣啊,給我紅燒個小公雞還更好些。”
老頭笑意更深:“想吃小公雞了啊,明早我去菜市場買,做好中午給你送到修理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