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修文用手撫了撫鼻梁上面的老花眼鏡,他動作有些笨拙的操縱鼠標查看著學生發過來的一篇短小的詩歌。
“這是誰寫的?相當有趣啊!”
作為復旦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曹修文在文學方面的造詣相當高,作為一個快六十歲的新潮派,他懂電腦,也愿意上網,知道一些流行的東西。
眼下這首無名小詩用輕松詼諧的口吻描述著那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雖然里面的意向都是西游記里的東西,可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孫悟空對質樸、單純而只有人生的向往。
“好一座花果山!面朝東海,春暖花開。”
曹修文贊嘆起來,這民間果然是臥虎藏龍,隨便一首小詩竟然能寫得這么貼切,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桀驁不馴的孫悟空內心竟然是這樣一個敏感、樂觀的形象。
隱隱約約有種反差萌,曹修文反復觀看起來,隨即用手指頭慢慢戳起鍵盤來,他詢問著謝雨桐來,“這是誰寫的內容?還有后續嗎?”
此時謝雨桐根本沒想到往常忙碌的導師會這么快回復,她正在瀏覽著張楚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
看到曹修文的郵件后,謝雨桐趕緊回答寫道:“這是今年江東省的高考狀元張楚寫的,他還寫過《赤兔之死》,暫時好像還沒有后續,只是剛剛發在微.博上面。”
“原來是這樣。”曹修文有些遺憾,這首詩用各種積極、歡樂的詞語跟情感,掩飾住了孫悟空被西游生活所羈絆,那些都是猴子向往的理想生活。
聯系到人們解讀西游記的種種黑暗,這恰似在黑暗里尋求光明的寄托,曹修文想了想,他將這首詩發給了自己那些老友。
……
當微信大行其道的時候,曹修文這幫老伙計還停留在QQ時代,當張楚這首無名小詩出現在他們這群里的時候,睡不著的老爺子們立即就有了話題聊。
不顯山不露水的QQ群里面只有三十多位成員,如果是對中國文學有了解的話,那這些人的名字會讓他們有種朝圣的感覺。
任何一個名字說出來都是響當當的,要是去搜索一下他們的名字,估計會被其中那些作品給嚇住。
“嗬,老曹。你什么時候也會寫這么有趣的東西?”
晚上九點還沒睡覺,馬啟偉現在是越老睡眠越少,快速瀏覽完曹修文發出來的東西之后,他立即說道:“有沒有興趣發到我們《詩刊》上面?”
馬啟偉跟曹修文不同,他用的是手寫板,有時候寫字太飄逸的話,手寫板無法辨認出來,只能用比較標準的正楷。
饒是如此也比打字要快一些,他們這老一輩的人都不大擅長使用電子設備。
“啟偉兄,這可不是我寫的。”
曹修文趕緊解釋著,他這種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把別人的作品據為己有,算是真正的文人。
馬啟偉身份可不簡單,自己是散文作家,結果卻跑去《詩刊》當了主編,如今即將退休。
他還在寫字準備發出去的時候,另外一個老伙計史成業倒是搶先說了出來,“那這首詩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