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有好詩也不知道發給我。”馬啟偉揮揮手,讓何建文出去,自己則是認真看著南方周末里面張楚的專訪。
這是我買的雜志啊……何建文在心里嚷嚷起來,自己都還沒看完呢,結果就被馬老給征用了,可是他卻不敢開口去把雜志給要回來。
這邊馬啟偉倒是認真開始思索起來,張楚這首詩看起來的確有些單薄,但卻有種包羅萬象的感覺,就跟人的生活一樣,無所不包,無人能逃。
網的內部都是錯雜交織,紛繁復雜就跟塵世一般,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就像是生活一般。
我們一面籠罩在別人為我們編織的網中,一面自己也在不停地編織著另一張網。
“這才是真正的現代詩啊!”
馬啟偉再度感慨起來,要是自己雜志收到的投稿全是這樣的水平,那該有多好。
想到這里,他立即掏出了手機,想要給張楚打電話,讓這首詩發在《詩刊》上面!
雖然《南方周末》讀者更多,但顯然《詩刊》才是最適合《生活》這首小詩的,讀者能更欣賞一些,兩本雜志側重點不同。
然而當他的電話撥出去之后,卻發現里面是一串忙音:“你好,你所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聽,請查證后再撥。”
“明明就是這個號碼呀,怎么就不對呢?”馬啟偉看了看自己的手機,之前八月份的通話記錄還在,該不會是自己被拉黑了吧?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張楚只是沒有用這個號碼而已,畢竟手機沒有雙卡雙待的功能。
……
全國上下看到了《南方周末》內容的人成百上千萬,而南周更是將張楚的采訪內容以長微.博的形式發在了網絡上面,讓網友們不需要購買雜志就能看到采訪內容。
文章以《不一樣的青年作家》為標題,將自己的采訪娓娓道來。
張楚原本就是網絡紅人,在微.博上面人氣很高,現在這個專訪出來之后,閱讀的人數非常多,尤其是那些不愿意花錢的人。
“臥槽,要是不提醒我的話,還以為張楚是個摳腳大漢呢,完全忘記他是今年的小鮮肉高考狀元了。”
“剛剛才看了他在斗魚炫技的視頻,這個作家的確不一般。”
“《生活》就是一張網,我覺得張楚寫得很棒,那些評論家純粹是沒事兒找事兒!”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挺好的啊,為什么說他是害群之馬?”
“沒想到張楚的采訪也這么有趣,逗比本性不改。”
“正愁這周的詩歌朗誦比賽怎么辦,多謝張楚大大救命之恩!”
“以后再也不擔心被喊起來背誦詩歌了,這首詩怎么也記得住。”
“那些說張楚詩歌不好的人是不是瞎眼了,一個字就能表達那么多含義。”
“佩服佩服,雖然張楚很逗比,但的確很有才華。”
“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