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自己也是經營過書店的,只不過當初的翰林軒書店規模太小,根本比不上現在這種外部條件。
當書店開門之后,最費神的事情大概就是如何讓書店的銷售額日漸增長、水漲船高。
挖空心思、搜腸刮肚的想著促銷點子,但卻很難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變為有的放矢,不能讓千頭萬緒的思路有效的聚焦起來。
對于書店而言,客流量顯然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翰林軒新店為什么能單天賣出18萬人民幣?
還不是因為選址好!
旁邊是江城最繁榮的購物廣場,門前是地鐵站出口,每天熙熙攘攘的客流量根本不用發愁。
所以張楚很是佩服自己老爸,當初究竟是怎么用了不到一千萬就把這么好地段的鋪面給買了下來,就算什么都不做,等著升值都行!
當然,如果讀者來到書店里面,卻沒有買書就走了,這樣的客流顯然是無效的。
只有想辦法讓更多的讀者進來了就一定買書,書店的銷售才會增長,這就是所謂的購買率問題。
另外什么單次購買量、以及回頭率都重要,生意人都知道回頭客的重要性,這又不是一錘子買賣!
讀者買了一本書不可能看一年或者一輩子,還會繼續買書,他們在哪里買書都差不多,為什么非要選擇翰林軒呢?
環境、選書、布置、圖書種類以及價格折扣、服務都是關鍵,張楚這會兒有點心動了,說不定自家的書店還真能在全國遍地開花!
如今,距離第一代亞馬遜Kindle器發布已經過去了10年時間,距離第一代蘋果iPad發布也已經過去了8年時間。
實體書銷量在2012年觸底,現在正在逐漸反彈,大有重回圖書銷售黃金年代的感覺。
兒童讀物、虛構類圖書增長迅速,張楚就是這種大環境下收益的作者。
經過多項調查發現,年輕的學生們更加偏愛實體書,只有一小部分喜歡電子書,這估計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大家的印象里面,似乎年輕人更容易接受電子書一些,結果這統計數據卻告知了真相。
畢竟一個Kindle器至少都是幾百上千塊錢,年輕人不愿意把錢花在這上面,而手機對眼睛不怎么友好。
跟實體書銷量反彈相對比,電子書似乎已經進入了平臺期,根據中國出版商協會的統計,2012年的電子書實現了空前的增長,但是從2013年之后到現在,每年電子書的銷售額增長不足5%!
根據最近這些年的銷售數據,電子書在國內圖書銷量中占比大約為27%,最多可能達到三分之一。
不過張楚算是一朵奇葩,他的作品銷售當中,實體書跟電子書幾乎是各占50%,誰讓他算是半個網紅呢!
實體書銷量增長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當電子書的新鮮感過去的時候,人們還是會選擇回到實體書的懷抱當中。
畢竟很多人都喜歡書的觸感、書的分量、書的香氣。
對于這些讀者而言,打開厚重的封面,然后聆聽書脊與書頁摩擦的聲音,本身就是一種愉悅的體驗。
在張楚看來,圖書這個行業會一直存在,并不會直接被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