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便在歷史作家聊天群里面截了一張圖,笑著說道:“怪不得現在別人說歷史作品良莠不齊,現在這樣的小家伙居然都敢寫歷史小說,也不怕笑掉別人的大牙。”
“喲,這是張楚那小子啊!他居然要寫歷史?”名叫童煊的歷史作家詫異的回復著。
“這可有好戲看了。歷史小說可不跟盜墓小說一樣能讓他胡編亂造,要是寫得破綻百出,那可得讓他出個丑才對!”
“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歷史還真不是每個人都能寫的,幻想類的作品更適合他一些。”
“大概是被最近的成功沖昏頭腦了吧,畢竟首周破百萬,大家都夸他寫得好,現在直接就膨脹起來。”
“我倒是挺想看看他寫的內容,年輕人多嘗試嘗試肯定沒錯。”
這些歷史作家們都有些詫異,不過幾乎沒有人太過于重視張楚的新作,在他們看來這本書不過又是一本折戟沉沙的作品罷了。
每年這樣的圖書數不勝數,歷史類的作品沒有點真功夫根本降服不了讀者!
很多作家都是在歷史作品這邊來吃了虧之后離開的,張楚固然是一個少年天才,但也沒有妖孽到那個份上。
周云深感慨了一句,他打字說道:“張楚還是年紀太小了,他這個年紀其實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看書、好好學習,我估計他寫書無非是拿著本現成的歷史做參考,用點網絡低俗調侃語、無厘頭式的幽默來炮制一本書而已。”
“說的也是,現在燕大提供了那么好的資源,他應該沉下心來好好讀書,而不是做這些有的沒的。”
在這些歷史作家們看來張楚的新書不用閱讀都知道會是一大堆文字垃圾,沒有內涵沒有文化底蘊!
這種對新事物的偏見在任何地方都會存在,即便是這些作家自詡素質高,但真正踐行起來卻不是那么回事兒。
在書名、題材都還沒有曝光的事情下,他們就斷定了張楚必然寫不出來優秀的作品,這種偏見幾乎深入到他們每個人的骨髓之中。
童煊說實話有些嫉妒張楚的人氣,現在什么消息都沒有公布就引發了網絡熱議,自己出版社那邊想方設法幫新書《樓蘭古國》造勢,可依然一點水花都沒有。
年輕人等于沒經驗,跨界寫作等于是自取滅亡,反正都沒有什么正面的看法。
這種情緒其實偶爾也能理解,就像是大學生不相信一個小學生能解開微積分方程一樣。
能理解,但不代表這種情緒是正確的,終究是害怕新生代的作家超過他們而已,恰恰這種恐懼就是周云深他們不自信的表現。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如今的歷史讀物里面,大多數都跟教材大綱一樣,一板一眼,生怕字里行間缺失了歷史的嚴謹,讓人看起來像是在背課文一樣,越看越沒勁兒!
老氣沉沉的作家,寫出來的只能是老氣沉沉的作品。
張楚的作品明明連名字都還沒有公布,但卻已經引起了一層層的漣漪。
**************
今天四更完成,有月票的朋友給張月票唄~~~
另外每天的推薦票可別忘了,明天爭取再爆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