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圖書采取的寄銷制度,也就是說書店一般采取的是先銷售后付款,只有把書賣出去了才會把錢交給出版社!
正因為有這種情況出現,出版社必須允許書店根據市場行情退貨,即便這退貨率有嚴格的控制,但為了順利拿到回款,出版社往往會接受書店的退貨。
這也就是整個行業的漏洞,誰讓實體書店的圖書進價遠遠高于各大電商呢!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買書?
無非就是因為它更加便宜,而且版本也更容易選擇。
每年各大電商都會舉行促銷活動,原本這書已經是特價了,最后還用什么滿300減100的劵,這就是因為人家成本低!
出版社對電商跟實體店的區別對待,也引發了眾多經銷商的不滿。
之前就有各大實體書店聯合起來,共同抵制河西文藝出版社,將這家出版社的作品全部下架處理,借此抗議其給與電商的極低折扣。
張博文聽到這里忍不住搖搖頭,“我們書店目前銷售還可以,用不著這樣的方法。這是在擾亂整個行業的秩序,要是把這個市場弄亂了,對我們任何一家出版社、書店、作家都不是好事兒。”
“我也就是說說而已,做不做這種事情隨便你。”
張楚剛剛才把這句話說完,他立即就瞪大了眼睛,“如果你不做的話,似乎可以利用這個漏洞來獲取點業界的聲望值,如果你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的話,那應該能引起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重視!咱們翰林軒書店的名字應該各種露臉才對。”
“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萬一有人在用這種方式賺錢呢?我這不是斷人財路嗎?”張博文有些舉棋不定,說句實話他責任感并不強。
張楚也沒有強求,這只是說到了剛剛的內容順便有的想法,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我們不去做商業欺詐的事情,但要是電商以低于我們書店進價的折扣去銷售圖書,那恐怕會造成相當多消費者的流失吧?”
當然對于張楚而言,不管別人賣出多少本,自己拿到手的版稅比例都不會發生變化,以原價20塊錢賣出去能分到15%,以折扣價15塊錢賣出去的話,他還是能拿到原價的15%。
所謂的版稅就是圖書定價X發行數量X版稅率,原則上講具體售價是影響不了作家收入的。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大家肯定是希望看書越便宜越好,這樣可以減少支出嘛,就跟大家希望房價、物價水平都低點為好。
從出版社、作家的角度來看,他們當然是想要價格越高越好,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這兩者其實是有些矛盾的,處于動態平衡,要是價格高了,銷量肯定上不去;要是價格太低了,出版社、作家、書店賺不了錢,肯定不會印刷出版或者銷售。
出版社專門的定價人員就要在考慮銷量跟價格的關系,給出最合適的定價來,如今一般的選擇都是定高價,賣低價。
經常去書店的朋友大概會發現,很多書定價在40元左右,但它會進行打折,最后如果賣32塊錢的話,那很多消費者都有一種占到便宜的心理,這么大的優惠幅度當然想買下來。
但很有可能這本書原本的定價就在32塊錢,出版業的貓膩數不勝數,消費者需要的是真正透明的優惠方式,而不是這種雙十一商家提高價格再打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