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品公司閃現完之后,張楚赫然看到了畫面上出現了自己的名字,這讓他忍不住咧嘴笑了起來。
“本片由張楚同名小說《心理罪》改編”,這就相當于是在給他正名以及宣傳,原本合約上就規定了這個條款。
現場的諸位大佬也忍不住扭頭把目光看向了中間偏前位置的張楚,年紀輕輕居然能寫出這種題材的故事來,在娛樂圈里面著實算是潛力股!
這年頭會講故事的編劇太少了,要找對適合改編的本子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張楚這個名字就已經被他們記在心里。
……
警察是正義的使者,站在最接近黑暗的角落。
最厲害的警察一定最懂罪犯的犯罪心理和犯案手法,最成功的罪犯同樣最清楚警察的破案手法與破案漏洞。
所以我們常常在故事中看到警察中總有亦正亦邪的存在,而很多罪犯也都是道貌岸然的外貌偽裝。
《心理罪》里面,由柏林影帝、金馬獎影帝廖超飾演的神探方木就是精通犯罪心理學的人天才。
學生時代,方木是萬眾矚目的三好學生,不管學習好,就連家境、人緣也都好,是轉校學生江亞最崇拜的人。
這部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并沒有完全忠于原著,而是從原著小說中提取、刪減了大量情節,要不然只能拍攝成為電視劇。
江亞一直覺得成為警察的方木是城市之光,是希望跟正義的代表。然而有一天,他卻發現自己最崇拜的方木也不是完美之人,在面對犯罪分子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于是這位思維縝密的人就化身為變態殺手,呈現出一種高智商對決!
“這犯罪現場看起來還是挺真實的,徐老看起來應該是下了大量功夫準備的,至少沒有停留在表面。”
張楚一邊觀看電影,一邊在心里夸贊著。
他原本以為這種題材的作品影視化是個困難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徐紀完成得非常不錯,但后面還有幾十分鐘時間,最終評價如何還得等等!
大量細節的鋪墊,影院的觀眾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伏筆,當警察的推理步驟慢慢解開的時候,大家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怪不得剛剛鏡頭要給個特寫,怪不得剛剛方木在這個地方停留駐足了半天,原來都是這樣!
劇情不急不緩,徐紀將影片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讓觀眾的心情也隨著劇情一張一弛。
不愧是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廖超的表演非常讓人信服,似乎他就是方木,銀幕上面那個心理學天才以及警探就是他本人,并沒有太多表演技巧,大部分都是真情流露。
當然了,徐紀對觀眾的心理把握得也非常到位,買票進電影院無非就是想看看智商的對決,看看逐步推理的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