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張楚現在就是在寫人物小傳,從作者設定的這個角度將楊軒的人物形象變得飽滿起來!
四十多歲的教授在異國他鄉破案的同時,還能邂逅一份浪漫愛情,這設定倒是有點接近邦德,這愛情元素的點綴可少不了。
張楚并不需要一個向導般的男主角,在丹-布朗筆下的主角都是這樣的作用,帶領讀者們經歷種種冒險,可故事的重點都是在解謎上,并非是對主角的人物塑造。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教授學識淵博,知道他精通符號學,知道他有幽閉恐懼癥,但也僅此而已。
讀者們之所以樂意看這段冒險,并非是因為主角這個角色有多么吸引人,而是由于這段冒險本身和其中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抓住了他們的心!
想想那些經典的冒險電影和冒險類小說,真正能在讀者跟觀眾腦海中留下印象的都是因為人物,粉絲們因為喜歡這些人物才心甘情愿的追隨他們的偶像踏上冒險旅程。
換句話說,《達芬奇密碼》靠故事和懸疑抓住了讀者的心,而不是蘭登這個角色!
現在張楚就要將換成楊軒的主角變得豐滿、立體起來,也成為讀者們看書的一大動力,形成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局面。
“果然很困難啊,想要把楊軒寫成學術界的007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兒。”
張楚大聲感嘆了一句,他還真沒寫過這樣的人物,同時也沒有經歷過那方面的事情,如何才能讓人物塑造跟故事并不沖突。
描寫一個角色,無非是在神態、對白、行為表現等方面下功夫,可現在《達芬奇密碼》里過于復雜的情節描述方法極大的占用了讀者的精力。
如果把這些來回跳躍的情節敘述改掉,張楚并不確定會不會破壞小說的閱讀性,而且會在線索上面讓讀者摸不著頭腦。
在小說每一段情節中都會產生更多的疑點或者線索,層層鎖繞著主題,這些疑點直到最后一刻才會真相大白。
而且其中的線索只存在于特定的時期,當讀者們看到后面時,才會突然想起前面自己看過的內容,原來那個線索要到這里才能用上!
“沒有挑戰才是怪事兒,這個級別的書已經是極限,要修改太難。”
張楚曾經看過一個說法,作家和偵探需要極大的智慧,而世界上還存在一種人比他們更有智慧,那就是寫偵探小說的作家!
嚴格算起來《達芬奇密碼》并不是完全意義的偵探小說跟冒險小說,但它骨子里卻流淌著這樣的血液。
……
當張楚沉浸在完善新書的時候,外界的形式可以用風云變幻來形容。
高達八十多萬的首日銷量幾乎讓整個出版圈驚訝,同時也讓無數吃瓜群眾為之好奇。
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作品才能賣出去這么多?
《霸王別姬》第二天的銷量看起來并沒有下降多少,電子版付費下載依舊遙遙領先,比第二名多了幾十萬!
實體書銷量同樣也在小幅上漲之中,有人幫張楚算了個賬,這小說在一天時間內就幫他賺了上百萬人民幣,堪稱是瘋狂斂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