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在《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的牽引之下就有了命運般的相逢。
一個是全世界音樂迷心中永遠的傳奇樂隊,一個是圖書界冉冉升起的新生代暢銷書作家,披頭士跟張楚的結合似乎讓全世界的媒體都有一種跨界混搭的感覺。
兩種不同的風格融合在一起的產物究竟會是什么樣子?
人們都在緊密的關心著,不僅僅是國內的網友,海外的那些讀者甚至是披頭士的粉絲們也都在好奇。
“我一直覺得這首歌挺好聽,現在終于找到了一個同好之人!”
“太棒了,這部小說看起來就很有趣。”
“這種混搭的模樣還真挺不錯!”
“如果是這樣的愛情故事,我應該會選擇閱讀。”
“要是能快一點就好了,可不想再苦苦等待。”
“要死了要死了,居然敢把披頭士的歌曲寫成小說,也不怕被罵?”
大概是一語成讖,除了粉絲們、讀者們的興奮跟期待之外,罵聲可一點也沒有少!
鍵盤俠并非中國網絡的特有產物,外國鍵盤俠的數量跟品性也一點不差。
“我不覺得這個中國作者有資格改寫披頭士的歌曲!”
“張楚完全是在蹭熱度,很反感這種故意消費已解散團隊歌曲的事情。故意把新書的名字寫成是我甲殼蟲的歌曲來進行營銷,真是過分。”
“上本書貼宗教,這本書干脆就貼甲殼蟲,簡直就是營銷界勞模呀!”
“難以置信,我在《達芬奇密碼》之后竟然等到了這種作品!這是要江郎才盡吧,即便寫不出來書,也不能用這種方式啊!”
“又是抑郁癥又是披頭士同名歌曲,炒作太讓人惡心”
“很喜歡同名歌曲,但不想看到所謂的小說。”
“蹭熱度專業戶,太讓人惡心了!”
現在網絡上面的黑子們都將《挪威的森林》定義為蹭熱度跟關注度的作品,所以對它非常不感冒。
有這樣的情緒是在所難免的,只不過他們硬生生將這種情緒放大,上升到了一種“為民除害”的高度,恨不得張楚這部作品撲街最好!
火了這么久之后,對張楚不滿意的人越來越多,粉絲和黑粉的數量都幾乎是正比例上升。
張楚要是心理承受力不好的話,那還真容易被這些評論所影響。
這就是成為公眾人物的代價,必須承受所有的贊美跟所有的詆毀!
……
“坐在教室最后面那個人到底是誰啊,居然戴個鴨舌帽。”
班上一個女生扭頭看著那位裹得嚴嚴實實的人,似乎班上沒這么一個人才對。
“不知道誒,我已經是第二天看到他了。你發現沒有,凡是跟張楚有關的課程他都在,總覺得怪怪的。”
“哦,該不會是癡漢吧?總得提防著他一些,萬一做出什么過激的行為怎么辦?”
陳沐陽腦袋都快要接觸到課桌的桌面了,在燕京大學做旁聽生的壓力真的非常大!
跟這么多天之驕子坐在一起,上課的內容仿佛就像是天書一樣,明明都是古代的文學,可為什么自己總有些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