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余同學都需要認真復習的時候,夏川英助就要自在得多,起碼對他而言期末考試的難度低,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怎么都在問《挪威的森林》這件事兒,我自己都還沒來得及看啊!”
明明才發行三天而已,自己又不是整天盯著小說不放,也只是聽說過有這部小說而已。
即便是看得懂中文版的圖書,但日語到底是母語,看起來更加流暢一些,可《挪威的森林》目前只有中文版本。
他在宿舍里面也不能出去買書,只能在推特上面回復自己的好友,“這個中文小說我先看看,然后再告訴你們具體內容吧。”
并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跟夏川英助這樣能閱讀中文小說,朋友們都拜托他鑒定鑒定。
夏川英助拿出自己的Kindle來,他在亞馬遜花了九塊錢人民幣購買了張楚的書,然后靠在床上慢慢看起來。
這是一個淡淡的愛情故事,“我”跟杜冉在燕京重逢,她是“我”高中時期好友的戀人,而這名好友卻在畢業前自殺。
“我們”倆開始了交往,可是誰知道在有過了肌膚相親之后杜冉卻突然不辭而別,渺無音訊。
后來“我”才知道她原來是進了深山里面的精神病療養院,這時候同校的學妹林綠。
從目前看到的內容而言,文字里面充滿了傷感與痛苦,就算是寧遠跟杜冉戀愛期間也有令人壓抑的情感。
夏川英助實在不知道披頭士的這首歌曲竟然如此火,這明明是他爸爸或者爺爺那個年代的歌曲才對。
正好寢室房間里面沒人,他干脆一邊放歌一邊看小說,雖然有時候沉浸在文字中根本聽不清唱的什么。
這部小說特別對他的胃口,明明故事比張楚之前的作品都要簡單,可是里面承載感情的文字卻讓人沉醉其中。
一場頹廢的青春,似乎跟他的文化背景很契合,有著對青春、生命與死亡的另類探討。
夏川英助并不明白張楚究竟想要通過這部小說表達什么,但他從字里行間看到了一種殘缺的美,一種能讓現代年輕人都感同身受的孤獨!
孤身一人在燕京這異國他鄉的大城市中,就算身邊有幾個好朋友,但有時候也難免會覺得孤寂,不止一次想過回家去。
小說里面很多人物性格看起來都有些怪異,甚至女主角竟然是一個抑郁癥患者,這可比電視劇絕癥標配癌癥或者白血病新鮮點。
可夏川英助在讀這些人物的時候,作為讀者感受不到他們的怪異,只是跟書里人物一樣聽到敢死隊的故事時便欣然大笑,覺得是很可愛的角色。
追求極端化感受的角色看起來跟平常人似乎很遙遠,不過他們身上的某些元素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只不過表現出來的頻率比較低。
他對于自殺這個看似毒點的情節卻覺得很真實,因為在讀中學的時候,自己班上就有一個男同學結束生命。
“看這本書怎么像是在看中國的水墨畫?”
他稍微有些不習慣這樣的風格,幾乎看不到特別細膩的細節,經常是大段大段的對白,可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
看了這么多頁之后,讀者們依舊不知道男主人公寧遠的完整形象,他喜歡穿什么樣子的衣服,留著什么樣的發型,帶什么東西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