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就是一個鍛煉人的大熔爐。
在這里可以百煉成鋼,變得更加堅實。
而官場也是一個魅惑人心的名利場。
在這里可以結黨營私、自謀私利!
時代的潮流滾滾向前,站在潮頭的人看似風光無限,但同時也是風險無限。
有的人頂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進了,有的人后退了。
這樣一部具備官方背景的反腐居然成為了體制內工作人員們的推薦讀物,不少領導都發話讓下屬們去看看這部作品,領會一下中央的反腐決心!
新華書店跟南海出版公司應該是最開心的,不少單位都是集體采購,直接幾百本幾百本買來看,甚至有的單位還要求叫讀后感。
不管是流于形式,還是真正想要做到反腐倡廉,這都是很難得的事情。
集體采購來得恰好是時候,數量多,而且還基本上都是原價,比單獨賣要舒服得多。
所以很快下來,各個地方的新華書店赫然發現存貨沒有被散客買光,反倒是被集體采購給買走了!
每個省的新華書店雖然都掛著同一個名字,但卻屬于不同的集團,在當初國有企業改制的時候被改成了國有獨資公司。
比如江東省新華書店集團、蘇東省新華書店集團等等,他們業務彼此不同卻又聯系緊密。
“吳總,我們這邊還有好些單位都在等著呢,你們什么時候發貨啊?”
吳勇是南海出版公司負責發行這一塊兒的副總經理,現在他被那些合作伙伴們的電話催得是頭痛欲裂。
偏偏這些電話背后的人一個也得罪不起!
要是把燕京市這邊的新華書店給得罪了,人家旗下那么多書店不上架你的作品,對他們來說影響力幾近于無,可對于出版公司而言就等同于晴天霹靂。
不只是一個省的公司在催,其余省的書店也都在催。
往日里,吳勇是腆著老臉給別人推銷公司出版的作品,還要讓出去多少利益之類的才行。
可每次輪到張楚的作品時,他卻能挺直腰桿,讓別人來爭搶!
明明知道《人民的名義》可能會火,那為什么他們加印的時候只是50萬50萬來呢?
答案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要營造一種稀缺的感覺。
東西只有稀少之后才會變得珍貴,就像沙漠中的水一樣。
吳勇連聲說道:“成總,現在有三家印刷廠在同時印刷。明天一早,等裝好之后我就讓最近的印刷廠直接給您送過去好嗎?3萬冊夠不夠?”
“3萬夠什么啊,光放在門市賣都不止3萬,先拿來再說吧!”
如果一家書店長期都缺乏某些熱門的作品,那估計很多消費者來問過一兩次之后就再也不會上門。
抓住老顧客,發展新顧客是書店經營的不二法則!
設身處地去想一下也知道,如果自己去實體書店想要買書,可是這本沒有,那本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