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改編成動漫的事情在東瀛那邊就已經有,很多輕改編的動漫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目前國內雖然也有將網絡改變成為動漫,但總體上面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首先當然是作品本身不給力,粗制濫造出來的東西除了消費原本讀者們的情懷之外,根本吸引不到任何人,只能在小范圍內自娛自樂,根本不可能出圈讓普通人喜歡。
田康樂聳聳肩膀說道:“我并不想跟其余公司一樣,貪便宜不肯花錢去買真正的好IP。他們想要節省錢,頂級作家的作品買不起,就去買稍次一等的作品。別看那些作品似乎很有名氣,但數據的水分比較重,粉絲數量根本沒有多少。我就想拿到最好的那種!”
“既然要改編成漫畫,那為什么不用老板的作品呢?起碼老板的作品不會找你收費吧?”葉淑梅好奇詢問起來,“難道老板的作品還不算頂級?”
這話一出來,田康樂連連擺手,“怎么會!老板的書可是咱這雜志的頂梁柱,不對,應該算是撐天柱!”
若不是靠《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奶活了靈動漫畫,現在他怎么可能坐在翰林文化傳媒公司的辦公室里面呢。
另外《鬼吹燈》也出了漫畫,只不過由于張楚這個坑貨沒有寫完的緣故,畫師當然不可能無中生有將劇情給繪制出來。
周康對漫畫的了解并不多,僅僅停留在自己孩子喜歡看的那種層次,他追問道:“《魔戒》好像沒有被改成漫畫吧,田總,你考慮過這部嗎?馬上就要被拍成電影了,不抓緊時間蹭蹭熱度嗎?”
現在田康樂心情可有些不自在,他想要解釋卻不知道怎么開口。
好在這個時候張楚開口制止了兩人的詢問,“并不是每一部都適合改編成漫畫的,《魔戒》里面缺少了那種主角的熱血感。”
動漫產業包含了動畫、漫畫、電影、周邊等多個行業領域,而網絡只不過是文學中的一個細分行業,將它們進行聯姻的話,可以說是極具前景的!
國內漫畫界其實在原創人才和產品創意上面都有匱乏,因此向另外一個年輕人喜歡的平臺去尋找故事、素材是最合適的選擇。
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作品正好可以彌補國產動漫故事創作能力不足的缺陷,優秀的網絡擁有極富想象力的故事情節,內容價值很高,改編的潛力也大。
最重要是網絡跟動漫的用戶其實重疊度非常高,都是在年輕人中占據重要地位。
“那些讀者多的改編權可不便宜,咱們可以重點攻一部,先拿來改成漫畫,然后時機成熟之后就改成動畫,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注意要談好周邊產品的問題,不要事后有糾紛。”
他現在的身份也是半個網絡作家,當然清楚網絡作家心里擔心的是什么,起碼不能坑自己人!
得到了張楚的贊同之后,田康樂才笑道:“現在網絡改動漫的風潮還沒有徹底興起,我先跟作者那邊接觸接觸,看看版權到底在誰的手上。”
合約能否順利達成,重點就要看版權的歸屬。
如果是網站的話,那肯定會比作者本人要難搞得多,起碼見的世面更多,不會被幾百萬人民幣上千萬人民幣給弄懵。
葉淑梅開誠布公的說道:“今年得益于老板您的各項收入,現在公司可以拿出3000萬人民幣出來。環球影業的4500萬美元版權費并沒有到位,《霸王別姬》版權分紅沒有到,這幾乎都是您的圖書銷售稿費。”
“夠了夠了,三千萬肯定用不了這么多!”田康樂興奮地搓了搓手,跟在大老板后面就是不缺資金,尤其這位老板還支持自己。
“我可沒說這些錢都拿來給你,田總那邊的靈動漫畫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上面的盈利可不少吧?我覺得其實你可以自負盈虧,不需要我們進行注資!”
現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第二季動畫已經上線,幾乎每一集的點擊量都能破億,堪稱是現象級的漫畫。
光是這播放的費用就夠靈動漫畫賺了,更別說還有那兔的周邊,這妥妥的是一座金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