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麗絲為了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想要從漢尼拔-萊克特口中得到一些幫助,而這恰好就是整本書的主線:追捕連環殺手野牛比爾!
漢尼拔像貓玩老鼠一般吊人胃口,將克拉麗絲玩弄在股掌之間,他可以提供線索,但卻又不直接告訴這位實習特工,更有甚者到關鍵時刻就不說了,非得克拉麗絲將自己的**說出來之后才繼續。
整部全程都在扣題,哪怕小女孩長大成為了FBI的準特工,可依然會在半夜從睡夢中驚醒,那羔羊的尖叫讓她夜不能寐。
那么要是親手抓住了野牛比爾,羔羊是不是就不再尖叫了呢?
羔羊的叫聲在童年時候是真實的,而到了現在就變成了一種象征意義,它代表了弱者跟受害者,代表了這些人在孤苦無援的時候發出來的呼喊聲。
野牛比爾手段極其殘忍,受害者全是年輕女性,而且在侵犯她們之后還將她們的皮給剝下來。
克拉麗絲想象著那些受害者們生前的處境以及受害后的慘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些想法到了夜間就成為了羔羊的叫聲!
當她抓住野牛比爾之后,夜里的羔羊不再尖叫。
而漢尼拔這個危險人物則是出人意料的走出監獄,奔向了自己的獵物!
很多人以為看過《沉默的羔羊》電影就能完全了解克拉麗絲跟漢尼拔,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僅故事情節有區別,而且一些最經典最機智的對白在電影里是找不到的。
故事的進化就在于漢尼拔兩人的交鋒,一方是邪惡的諸葛亮,而另外一個是初出茅廬的劉備,兩個人從性別、年齡、個性、為人處世來看差別非常大,而這兩人就開始了互相利用。
他們一個想要從被囚禁的狀態離開,一個則是想要打破實習生的卑微地位,像一對冤家那么難解難分。
電影鏡頭有限,漢尼拔跟克拉麗絲的對話不可能全程展開,很多地方只能點到為止,而卻不受這方面的限制,可以更加酣暢淋漓,盡力展現他們有趣的靈魂。
在恐怖故事里面加入精妙的心理分析,講訴犯罪同時也在展現兇手的心理本質,這本已經不僅僅是精彩的恐怖、驚悚、懸疑,更是來到了經典文學的殿堂,成為驚悚懸疑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巔峰!
當然,真正的驚悚愛好者估計不會認為這是一部合格的驚悚,更多的是懸疑跟恐怖。
因為作者并沒有給剝人皮的野牛比爾渲染得足夠恐怖,至于另外一個食人醫生漢尼拔更是憑借優雅的格調和淵博的學識打動無數讀者。
這同樣也并不是探案,讀者們無法從作品中體會到那種分析誰是兇手的快樂,殺人兇手總是早早就出場了,沒有太多的懸念。
其實《心理罪》系列也有這方面的意思,更多是放在了心理活動跟犯罪活動的準備過程之中。
張楚從救世主系統里面退出來之后,忍不住在心里感慨道:“每個人都是碳元素的精致復合物,一般人還沒資格上漢尼拔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