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鬼吹燈》橫空出世,到現在坐在書房里面將大結局三個字敲上去,前前后后總共寫了兩年時間,差不多有兩百萬字的篇幅。
張楚心里隱隱約約有些悵然若失,明明都已經寫完了那么多書,但沒有任何一本書能跟鬼吹燈一樣傾注這么多的感情。
他足不出戶就跟著摸金校尉們在天南地北探險了個遍,現在就要跟胡八一、王凱旋、雪莉楊這些演員說再見,萬分不舍!
全套八卷故事,每一卷的核心元素和題材都不盡相同,想要表現的內容也有所區別。
連載的過程中,每天要上課不說,還總會有另外的活動。在這樣情況下,他也沒有百分百復制粘貼整個故事,而是對它進行了修改。
每一個故事里面都有讓他滿意的章節跟橋段,但每一卷也都存在著些許的不足跟遺憾。連載就是這樣,不可能停下來反復去修改前面的內容。
顯然這是一部探險,根源于易學的風水是貫穿其中的經脈。雖然書中包含了許多元素,不過也只有探險兩個字能簡單概括精髓,絕非單純的盜墓,也不是恐怖靈異和老掉牙的推理懸疑。
各種各樣的古墓只不過是故事探險中的憑借,是一系列通過傳統的文化跟收益來進行的冒險旅程。
現在回過頭去看看所有八卷內容,張楚不由得對原著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作為看書的人,或許只是在之后驚嘆一句知識面太廣、寫得太真實,但換成寫書人的角度,那看法自然就不一樣,需要補充大量的知識,這還是反向逆推的時候!
若是正常寫作的話,需要十倍、百倍的知識儲備才行。
從看起來很真實、很鄉村野史、很神秘的風格,到后期的探險,明顯能感覺到張楚已經熟悉并且能駕馭住這個題材。
至今為止,都還有很多人在好奇《鬼吹燈》寫的究竟是不是真事,出現那么多的名詞、術語、地理、風水,不懂的人根本寫不出來,這些內容到底是真實還是虛構的。
只不過伴隨著作品影響力不斷擴大,并且還被改編成了電影之后,這樣的問題起碼沒有媒體再送到他嘴邊詢問,而是網友們、讀者們自己討論。
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絕不是紀實文學,也不是回憶錄,真真假假參合在一起。
如果要分別真實與虛構,那肯定只有具體到一個名詞或者某一段情節才行!
張楚將所有文檔都保存好,并沒有著急將它拿去給顧新學那邊。
現在正值《沉默的羔羊》上市前夕,還是別給南海出版公司那邊找麻煩,兩本書打擂臺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打算等十月八號過了之后,再將稿子交過去,那樣《鬼吹燈》實體書上市的時候,就跟網絡連載結束的時候差不多重疊。
這么大的事情當然是要跟自己的讀者們分享分享才行,上一次是讀者們自己腦補出來的完結,這一次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官宣!
許久沒有更新微.博了,他在這里的人氣相較起連載《悟空傳》的時候已經有些下滑,那時候一條連載的微.博下面動輒幾十萬點贊轉發。
不過是換了戰場罷了,其實名氣還大了不少,群眾基礎更廣闊了些。
張楚將自己想好的話語打上去之后就點了個發布,他知道這必然會引發讀者群震動,但卻關掉電腦準備去健身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