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媒體來講,首度跟好萊塢頂級影評人們齊聚一堂參加試映會非常新奇,必須懂得歐美的語言跟文化才行,要不然連英文字幕都沒有,最后什么都不懂。
華納兄弟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寄予厚望,他們專程在年末的時候大規模上映,一方面是避開暑期檔的競爭,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在頒獎季有所斬獲。
頒獎季的電影放映周期都很長,說不定從今年十月末能一直上映到明年四月初,只要口碑還在,一切都有希望。
謝云飛看了看自己身邊幾位穿著西裝的老年白人紳士,自己這身游客裝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幸虧只是試映會,不然就要出丑!
IMAX影廳很大,他們一百多個人坐在中間最佳觀影區域內,當華納兄弟的標志掠過屏幕的時候,故事也就開始了。
電影從尋找靈感的作家從已到中年的派-帕帖爾口中聽到的傳奇經歷開始,飾演那名年輕作家的竟然是謝云飛非常熟悉的演員!
“胡歌?居然是他!”
在《少年派》的小說的序里面,張楚虛構了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年輕作家形象,這個作家寫過一本毫無水花的作品,當他在印度旅游的時候,有個老人給了他一個電話號碼,告訴作家有個故事能讓人相信上帝,那個故事就從印度本地治理開始,在遙遠的加拿大結束。
影片倒是沒有這么時間來啰嗦介紹,直接就從那名作家在多倫多找到中年派的時候開始,整部影片就開始了第一人稱的回憶倒敘,不過這敘述自我視角是用中年派的聲音出現。
謝云飛根本就不知道胡歌居然客串了這部電影,之前的宣傳、通稿里面都沒有泄露一絲一毫的消息,直到自己看到這位年輕演員在銀幕上用英文跟中年派進行對話交流的時候才反應過來!
“隱瞞得好深,估計是要準備憋到電影快上映的時候才公布吧!”
作為青年演員,胡歌在觀眾們心中的口碑跟路人緣倒是挺好的,謝云飛根本就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串通好,居然直接出現在好萊塢頂級大片之中!
這跨度確實有點大。
很多書評人跟讀者都認為《少年派》序言里面那個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作家其實是張楚在以自己的模板創作,故事里面是這位作家通過派的講訴而寫出來《少年派》整本書。
所以李桉在拍攝的時候,就準備在好萊塢尋找一個華裔演員,但想來想去還是找一個純中國演員更好,這樣更加跟張楚的形象貼近。
要有些名氣,會說英語,形象氣質佳,演技也不能太慘,所以剛好在美國留學的胡歌便成為了最佳人選。
很多人都覺得電影里面中國演員講英語有一種口音,他們都覺得有口音不好,必須說流利的倫敦腔才對,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
導演們要的就是口音,沒有口音還不行!口音是人物性格、形象的一部分,能簡單推測這個角色的人物背景。
比如一個來自西班牙的角色,如果演員的口音聽不出來西班牙風味,那就是疏漏。
要是一個美國南部鄉村的粗鄙牛仔,用牛津口音說臺詞,那估計會讓影評人噴得體無完膚,完全格格不入!
可普通觀眾以及自認為英語能力很強的人看不到這一點,謝云飛倒是挺開心能由華語演員拿到這個角色。
暫時不知道作家究竟只是在開頭出現,還是在后面也會頻繁出鏡,不過戲份多少都是好事。